营造一个让老百姓买得安心、用得舒心的消费环境,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不简单。7月16日这天,汉川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可谓动了真格,对那些被投诉最多的20家企业和商户来了场“面对面”的行政约谈。这一举措,不仅是给问题企业敲响警钟,更是对整个市场秩序的一次大清理。
细看会议阵容,不光有监管部门、行业协会,还有建材家居、餐饮等行业代表以及维权志愿者,一共六十多人齐聚一堂。大家坐在一起,不再隔空喊话,而是真刀实枪地把存在的问题摆上了桌面。商品质量不过关、价格猫腻不断、虚假宣传满天飞……这些老百姓最头疼的消费陷阱,一个都没落下。从食品药品到服装玩具,从装修合同到保险理赔,每个领域都有各自的小九九,也有消费者忍无可忍的大吐槽。
尤其是在建材家居行业,“报价不透明”“偷工减料”“承诺难兑现”几乎成了行规;通讯套餐说好的优惠,到头来总是一堆套路;保险投保容易理赔难,这种“只收钱不办事”的现象更是气人。旅游低价团表面便宜,其实暗藏玄机……这些乱象,让不少消费者吃尽苦头。
会议中,消委会负责人不仅点出了问题,还剖析了背后的根源:诚信缺失、自律不足,加上一些企业法治意识淡薄,只想着眼前利益,把口碑和责任抛在脑后。而且,有些所谓“潜规则”,其实就是拿惯性思维当挡箭牌罢了。
针对这些顽疾,有关部门提出了一系列硬核建议:首先,各企业要以自身为镜子,把存在的问题查个底朝天,该整改就整改,该培训员工就培训员工。同时,要建立健全自律机制和争议调解制度,让每一次投诉都能得到及时回应,每一个服务环节都经得起考验。此外,还要加强社会监督,让阳光照进每个角落。有道是,“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只有规范经营才能赢得长远发展。
对于监管机构来说,仅靠一次约谈还远远不够。《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方案》已经拉开帷幕,会后将持续开展回访抽查,把跟踪监管做到位,用实际行动倒逼企业守规矩。不管你是哪路神仙,只要敢踩红线,就别想蒙混过关。这才是真正把维护群众利益放在首位,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其实,大多数商户也明白一个道理——做生意讲究的是回头客。如果只顾眼前小利,把信誉丢掉,那生意迟早黄摊子。所以,这次集体约谈既是一记警钟,也是一次机会,希望更多经营者能够主动转变观念,用良心和责任赢取市场信任,为打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添砖加瓦。
试问,那些屡教不改、一味钻空子的商家们,你们真的准备好迎接越来越严格的监管了吗?还是还幻想着侥幸过关?毕竟,在这个信息透明时代,没有谁能一直躲在阴影里蒙混过关吧?
本文无任何不良引导,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点观察家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