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篮亚洲杯半决赛失利引发战术讨论
7月19日晚,深圳大运中心体育馆的记分牌定格在81比90,中国女篮不敌老对手日本队。
这场失利让教练组的用人策略成为焦点,特别是对黄思静的使用引发热议。
这位锋线球员本场仅得3分,三分球5投全失的表现与小组赛44%的外线命中率形成鲜明对比。
宫鲁鸣赛后解释坚持使用黄思静的原因时提到三点:老将经验、与张子宇的配合默契、关键战需要稳定阵容。
不过数据显示,当黄思静在场时球队净负12分,这个数字让部分球迷难以接受。
替补席上的翟若云热身赛三分命中率达到42.9%,本场却只获得6分钟出场时间。
18岁的中锋张子宇成为比赛亮点。
2米26的身高让日本队不得不采用三人包夹战术,即便如此她仍拿下17分9篮板。
有趣的是,当这位小将在场时球队净胜6分,下场后立即变成净负15分。
这种"张子宇效应"暴露出球队阵容轮换的隐患。
技术统计显示,中国女篮三分球命中率不足30%,比日本队低了近15个百分点。宫鲁鸣承认防守端存在漏洞,特别是对日本队外线的限制不够。有篮球评论员指出,现代篮球讲究空间和速度,单纯依赖内线优势的战术需要调整。
这场失利让球迷想起四年前的世界杯,当时中国女篮同样在关键战暴露出外线乏力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本届赛事前队长杨力维因伤缺阵,球队缺少能突破分球的持球点。接下来与韩国队的季军争夺战,将考验球队的调整能力。
教练组透露后续计划时强调,2028年奥运会才是终极目标。不过年轻球员的培养需要更多实战机会,像李梦、韩旭这样的核心球员当年都是19岁就开始挑大梁。眼下球队需要解决的是如何在保证成绩的同时完成新老交替。
这场比赛的录像分析师发现,日本队针对中国女篮的战术布置很有针对性。他们用快速轮转破解双塔阵容,抓住反击机会投进11个三分球。这种针对性打法值得教练组研究,毕竟在亚洲赛场,中日对决将是长期主题。
更衣室里,张子宇的衣柜前围着不少记者。这个山东姑娘说话还带着学生气:"篮板球卡位还要再练,今天有几个球没顶住人。"老将们则默默收拾装备,黄思静把比赛服叠得整整齐齐,能看出手掌上缠着的绷带又渗出了血迹。
三天后的季军战,教练组可能会给更多年轻人机会。毕竟从长远看,像罗欣棫、王思雨这些新生代球员的成长,关系着中国女篮未来五年在亚洲赛场的竞争力。输掉一场比赛不可怕,关键要从中找到进步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