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和北京都是中国最发达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当,医疗条件也差不多,但上海的老龄化程度明显比北京高。
截至2024年底,上海1538万户籍人口中,60岁以上老人有577.62万,占比37.6%;北京1427万户籍人口中,60岁以上老人431.6万,占比30.24%。
这个差距是怎么来的?
上海人活得更长一些。
2020年数据显示,上海人均预期寿命82.55岁,北京82.49岁。
虽然只差0.06岁,但对老龄化程度还是有点影响。
不过这个因素影响不大,毕竟差距太小。
上海人生孩子更少。
2024年上海出生率只有0.47%,北京是0.61%。
上海人考虑问题更实际,养孩子成本高,很多人选择少生或者不生。
北京人虽然也考虑成本,但还是更愿意多要孩子。
这个0.14%的出生率差距,对老龄化影响很大。
上海进入老龄化更早。
2017年上海65岁以上老人占比就达到14.3%,北京当时才10.9%。
而且上海80岁以上老人增长特别快,每年增加5%,现在已经有86万多高龄老人。
北京的老龄化进程相对慢一些。
两个城市吸引外地年轻人的方式不一样。
上海有很多外地来的年轻人工作,但他们很难拿到上海户口,所以不算在户籍人口里。
北京的外来人口结构可能更均衡一些,户籍政策相对宽松。
这就造成统计上的差异:上海实际常住人口中年轻人不少,但户籍人口统计里显示老人更多。
另外,上海退休人员待遇比较好,医疗条件优越,很多老人选择留在上海养老。
北京虽然条件也不错,但气候更干燥,部分老人退休后会选择去南方城市养老。
这也是一个影响因素。
两个城市的历史发展也有关系。
上海开埠早,工业化进程快,人口结构变化更早。
北京作为首都,发展节奏不太一样,人口结构转变相对晚一些。
这种历史差异在老龄化问题上表现得比较明显。
从这些方面来看,上海老龄化程度高于北京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既有客观的人口结构原因,也有城市发展特点带来的影响。
未来随着生育政策调整和户籍制度改革,这个差距可能会有所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