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版《西游记》火了,唐僧也火了,可三个唐僧的命运,却像三条岔路,越走越远。
一个在商演舞台上唱着《敢问路在何方》,鬓角斑白,脸上写满生活的辛酸;一个隐退豪门,过着衣食无忧的富贵日子;还有一个,默默无闻地教书育人,淡出了大众视野。
这仨人,同是唐僧,命却大不相同,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猫腻?
先说说第一个,徐少华。
当年他演的唐僧,那叫一个俊俏!
特别是跟女儿国国王那段,多少少女芳心暗许,恨不得自己就是国王,能跟唐僧来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
可这戏外的路,却没那么顺畅。
拍完戏,他回山东话剧团了,团里要钱,剧组没钱,最后只能分道扬镳。
这就好比,你辛辛苦苦种了一片地,眼看就要丰收了,结果被别人收割了,心里能舒服吗?
你说气人不气人?
这之后,虽然也演过戏,但大多都是些小角色,没啥水花。
这年头,没流量,就等于没饭吃。
现在,只能靠跑商演,赚点小钱贴补家用。
你说,这叫什么事儿?
真是“人比人气死人,货比货得扔”。
第二个,迟重瑞。
他接手唐僧的时候,戏已经拍到后期了,但他愣是凭借着稳重的气质,把唐僧演活了。
这老天爷赏饭吃,说的就是他这种人吧?
戏拍完后,他事业正红火,结果却跑去娶了个比自己大十一岁的富婆,陈丽华。
这可把当时不少人惊掉了下巴,这简直就是现实版的“高攀”啊!
不过,人家迟重瑞也说了,家庭比事业重要。
这话听着挺俗套,但仔细一琢磨,好像也有点道理。
现在,他跟老婆过着富足的生活,偶尔在一些活动露个脸,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滋润!
“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这话,用在他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最后说说汪粤。
他可是第一个唐僧,但拍了几集就闪人了。
这哥们儿,眼光看得远着呢!
他怕演唐僧演火了,以后戏路窄,一辈子就只能演和尚了。
所以,他果断放弃了。
这就好比,你手里有张王牌,但你知道这张牌只能赢一次,你还会继续赌吗?
这年头,没点远见,还真混不下去。
他后来当了老师,教学生演戏,也算是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条条大路通罗马”,他走的这条路,虽然没那么光鲜亮丽,但踏实稳妥,也挺好。
这三个唐僧的经历,其实就是人生的三种选择。
一个是为名利奔波,最终却落得个晚景凄凉;一个是抓住机遇,选择安稳富足的生活;一个是淡泊名利,选择自己喜欢的事业。
这三种选择,没有绝对的好坏,关键在于你自己的选择,以及你对人生的理解。
就像那句老话说的,“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想想看,要是徐少华当年没离开剧组,要是迟重瑞没选择家庭,要是汪粤继续在演艺圈打拼,他们的命运,会不会不一样?
这谁也说不准。
人生嘛,就是充满了各种可能性,充满了各种意外。
就像那句话说的,“计划赶不上变化”。
有时候,你以为你抓住了机遇,但机遇却可能转瞬即逝;有时候,你以为你错过了机遇,但新的机遇却可能悄然而至。
这三个唐僧的例子,也告诉我们,人生没有后悔药,只有选择。
与其纠结于过去的错误,不如珍惜现在的选择,努力过好每一天。
毕竟,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你取得了多少成就,而在于你体验了多少经历,感受了多少情感。
就像那句话说的,“活得精彩,才是最重要的”。
最后,咱们再来聊聊86版《西游记》本身。
这部剧之所以能成为经典,除了剧情精彩,演员的演技精湛之外,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一种精神,一种执着追求的精神。
这就像唐僧取经一样,一路艰辛,一路磨难,但最终还是取得了真经。
这种精神,在今天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这剧,不光是一部电视剧,更是一部人生的教科书。
这三个唐僧,他们的故事,远不止于此,它背后,是时代变迁,是人生选择,是命运的捉弄,更是对人生意义的不断追问。
而我们,作为观众,作为旁观者,能做的,就是从中汲取教训,认真思考自己的人生之路,找到属于自己的“真经”。
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