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一个神作,是怎么一步步走向平庸的?
或者说,一个浑身都是毛病但灵气逼人的游戏,是怎么被“优化”成一个光鲜亮丽但味同嚼蜡的工业罐头的?
这背后,不是技术问题,不是审美问题,甚至不是钱的问题。
本质上,这是一场发生在游戏公司内部,关于“田文镜”与“李绂”的权力斗争和路线迭代。
每一个爆款游戏的生命周期,都藏着一部清朝官场现形记,充满了理想主义者的悲愤和现实主义者的油滑。
而我们玩家,只是这场大戏里负责鼓掌、唾骂和掏钱的观众,甚至连自己的情绪,都早已被计算得明明白白。
一
先说田文镜。
在游戏圈,每个开天辟地的项目,都有一个“田文镜”式的制作人。
这哥们儿,通常是理想主义的化身,技术的偏执狂,审美的暴君。他脑子里装的不是DAU,不是ARPU,不是什么狗屁留存率,而是一个完整、自洽、牛逼到可以载入史册的世界观。
他做游戏,就像田文镜去河南当巡抚,不是去搞人情世故的,是去“整顿吏治”,是去实现抱负的。
游戏刚上线,就是“河南”的真实写照:天灾人祸,百废待兴。Bug满天飞,服务器天天炸,新手引导烂得一塌糊涂,玩个游戏跟西天取经一样,九九八十一难一个都少不了。
但,这游戏就是好玩。它的核心机制,它的世界观,它传递出的那股劲儿,独一无二。
就像田文镜,虽然手段酷烈,不近人情,但他真真切切地在干活,在整顿漕运,在清查亏空。
这时候的玩家社区,也跟河南的“地方势力”一样,成分复杂。有被游戏核心魅力吸引的硬核粉丝,有靠着信息差和Bug闷声发大财的工作室,有呼风唤雨的氪金大佬,还有数量庞大、人云亦云的普通玩家。
田制作人一看这乱象,血压直接拉满。
他的操作,突出一个“刚直不阿”。
发现一个恶性Bug?热修,马上,立刻!利用Bug的,有一个算一个,全部封号,管你充了多少钱,管你是不是服务器第一公会会长。他眼里,这帮人就是“奸商劣绅”,必须重拳出击。
游戏里某个套路太强,破坏了平衡?一刀砍废,绝不手软。哪怕这个套路是氪金大佬们花了十几万才配出来的版本答案,他也不在乎。他要的是他心中的“生态平衡”,而不是几个“地方豪强”的开心。
玩家在论坛上喷他“教玩家玩游戏”?他直接下场对线,摆数据,讲道理,把玩家喷得狗血淋头。在他看来,真理比服务态度重要一万倍。
这种人,你说他是不是个好制作人?
从作品完整性和艺术追求上,他是。他像个孤独的守望者,捍卫着自己创造的世界的纯洁性。
但从生意的角度看,他就是个灾难。
他得罪的人太多了。被封号的氪金大佬,被砍废了心血的肝帝,被他怼到自闭的社区KOL,还有那些靠着游戏漏洞赚钱的工作室……这些人,就是河南的“士绅集团”,他们或许不懂什么叫艺术,但他们懂怎么让田文镜的日子不好过。
他们会写小作文,会上报给“中央”——也就是游戏的发行商和投资人。
说真的,这事儿就离谱。
二
投资人,也就是“清廷中央”,一开始是支持田文镜的。
毕竟,游戏能火,田文镜居功至伟。他是那个从0到1的奠基人。
但投资人要的,终究不是一个“伟大的作品”,而是一个“稳定的现金牛”。他们看的是财报,是流水,是用户增长曲线。
田文镜的“铁腕治理”,让游戏风波不断。今天封号得罪一批大佬,明天大改得罪一批核心玩家,社区天天乌烟瘴气,流水曲线跟心电图一样,忽上忽下。
投资人一看后台数据。DAU狂跌。社交媒体上骂声一片。怎么办?换人。必须换人。不然这钱就打水漂了。
他们需要一个能“稳定河南局势”的人。
一个不那么“有理想”,但特别“懂事儿”的人。
于是,“李绂”就登场了。
李绂,在游戏圈里,我们一般称之为“金牌制作人”或者“运营总监”。
这种人,和田文镜完全是两个物种。他可能不懂代码,不懂美术,甚至连自家的游戏都没玩明白,但他懂人性,懂数据,更懂老板的心。
他的到来,不是为了创造,而是为了“维稳”和“创收”。
三
李绂上任,三把火烧得那叫一个春风拂面。
田文镜时代被封的号?只要不是太过分的,写个检查,交点罚金,解封。美其名曰“给真心热爱游戏的玩家一次机会”。被封的氪金大佬们一看,懂了,新来的巡抚大人是自己人。
田文镜一刀砍废的神级装备和套路?回调,必须回调。甚至专门出个新系统、新副本,让你手里的宝贝不仅能用,还能变得更强。当然,这个过程需要你再花点钱。(当然,这只是我个人暴论,别当真)美其名曰“倾听玩家声音,尊重用户资产”。肝帝和中产玩家一看,新领导体恤民情,爱了爱了。
社区里不是天天吵架吗?简单。官方下场,搞“共创活动”,请几个头部KOL当“民间策划”,天天开直播,搞水友赛,送点皮肤道具。社区氛围一下子就“和谐”起来了。
你看,李绂的手段,没有一招是硬碰硬的。他不去触碰矛盾,他只安抚情绪。他团结了那些被田文镜得罪的“地方势力”,用利益和面子,把所有人的嘴都堵上了。
游戏怎么样了?
Bug还在,但只要不影响充钱,就先放着,优先级不高。
外挂也有,但只要别太过分,官方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有些大佬的“朋友”也需要“高科技”来提升游戏体验。
游戏内容呢?更新得更慢了,也更“稳”了。不再有那些惊世骇俗的系统和玩法,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换皮活动、赛季通行证、节日限定礼包……每一样都精准地戳在你的付费点上。
游戏变得越来越臃肿,越来越无聊,但流水越来越高,财报越来越好看。
它从一个有灵魂的艺术品,变成了一个极致理性的赚钱机器。
李绂成功了。老板们也满意了。
只有那些最早跟着田文镜一起开荒的老玩家,在深夜里看着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游戏,默默地点上一支烟,然后卸载了游戏。
他们怀念的,是那个充满Bug但处处是惊喜的“河南”,是那个天天被骂但眼里有光的“田文镜”。
可惜,时代变了。
四
从田文镜到李绂,这不是一个游戏公司的偶然,而是整个行业的必然。
这是一个关于“祛魅”的过程。
田文镜的魅力,在于他的不确定性,他的理想主义,他带给玩家的“幻想”。玩家们相信,这个制作人是在用心创造一个世界。
而李绂的任务,就是打破这个幻想,告诉你这本质上就是一门生意。他用最温柔的手段,最科学的数据模型,把你所有的热爱、愤怒、期待,都量化成一个个KOL指标,然后用一套成熟的工业管线,精准地满足(或者说麻痹)你。
讲白了,不就是PUA么,一套一套的。
这个循环,在游戏圈里不断上演。
一个天才的独立制作人,做出个爆款,然后被大厂收购。大厂派来一个“李绂”式的项目经理,开始“规范化管理”。没过两年,游戏变得面目全非,创始团队愤然出走。
是不是很熟悉?
所以,别再骂某个游戏“忘了初心”了。它的初心,从田文镜被架空,李绂坐上头把交椅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死了。
我们现在玩的,不过是李绂们为我们精心打造的一个“美丽新世界”。
在这里,没有痛苦,没有惊喜,只有无穷无尽的、被精心计算过的“爽点”和“付费点”。
他会用最动听的话,告诉你这是“双向奔赴”。
但你我都知道,这不过是一场交易。
而在这场交易里,田文镜的失败,从他想做个好游戏,而不是好产品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了……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