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是手头有张河北地图,把它铺平了,保准能瞅出点黑色幽默来。
你看石家庄,再瞅瞅雄安,俩地儿离得那叫一个近,感觉就是隔壁邻居,结果呢?
你要是想从石家庄去雄安办个事,得嘞,您先请好吧,坐上高铁奔着北边去,几乎快到北京六环了再拐回来,一套操作下来,半天没了。
真不知道前些年两边的领导开会是怎么熬过来的,估计路上耽误的功夫比正经事儿还长。
这种地理上的亲密邻居,愣是活成了交通上的“异地恋”,简直就是对“京津冀协同发展”这几个字最大的嘲讽。
终于,有人把桌子给掀了。
随着保定莲池区那边传来“咣咣咣”的打桩声,这条传闻已久的石雄城际铁路,算是彻底从PPT里蹦了出来,真刀真枪地干上了。
全线八十多个工地同时开火,那场面,跟打仗似的。
目标很明确,就是要把石家庄和雄安之间那段绕来绕去的“憋屈路”给彻底拉直。
这一下手,就是336.5个亿。
三百多亿,啥概念?
就是你每天中个五百万的彩票,得不吃不喝连续中上18年才能凑齐。
河北这次,几乎是把压箱底的钱都给掏出来了,而且是自己扛大头,占了快九成。
这股子狠劲儿,摆明了就是要用钱砸出一条活路来。
钱都砸哪儿了?
说出来吓你一跳,超过93%的线路全是桥。
也就是说,这条高铁基本不沾地,是一条在半空中飞的“龙”。
为啥?
底下都是金贵的耕地,还有各种乱七八糟的既有线路,想从地面上穿过去,那得扯多少皮?
干脆,咱从天上走。
这思路,简单粗暴,但有效。
当然,肯定有人在背后嘀咕:花这么多钱,就为了省那一两个小时?
有这钱干点啥不好?
这想法没错,但格局小了。
想当年日本人搞新干线,全世界都当他们是疯子,拿国家的命运去赌一条铁轨。
结果呢?
赌赢了,直接把东京和大阪这两个经济引擎给绑在了一起,创造了一个经济奇迹。
这种事,要么成神,要么成神经病,没中间选项。
石雄城际铁路赌的,就是这么一个未来。
它根本就不是修给老百姓串门用的,它的第一批“乘客”,是资本、是人才、是那些看不见摸不着却决定城市命运的资源。
雄安新区是什么?
是未来的“样板间”,是创新的高地。
石家庄呢?
是河北的“大管家”,有产业有底子。
过去这俩“亲戚”不怎么走动,现在用一条时速350公里的“血脉”强行连上,就是要搞“内力互传”。
这盘棋下得很大。
你看它在正定机场站和京广高铁交汇,还给未来的天津方向留了个口子。
这意思就是,石家庄不光要和雄安当“铁哥们”,还要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把京津冀西南角的流量都吸到自己这儿来。
不过,蓝图画得再好,也得防着点意外。
高铁一通,对沿线的无极、安国、蠡县这些小地方来说,到底是福是祸,还真不好说。
是借着东风,搞点特色产业,从此“鸡犬升天”?
还是被大城市更猛烈地“虹吸”,人才、资金坐着高铁一溜烟全跑光了,自己就剩下个站台?
这事儿,历史上可没少发生。
所以啊,这三百多亿砸下去,只是个开始。
路修好了,能不能跑出黄金来,能不能让沿线的老百姓都跟着喝上汤,那才是真正考验智慧的时候。
工程上的事,靠技术和钱总能解决;可经济和社会上的事,那就复杂多了。
眼下,工地上热火朝天,据说用的都是智能定位、不锈钢模板这些“黑科技”,保证工程质量杠杠的。
一切都在朝着2028年通车的目标狂奔。
等到那时候,我们再摊开这张河北地图,石家庄和雄安之间那条崭新的红线,也许就不只是一条铁路了。
它是一道手术的缝合线,是河北为了治愈自己多年的“分裂症”,下狠心给自己来的一刀。
这一刀下去,是切开一片新天地,还是留下一道永远也愈合不了的疤?
几年后,咱们再回来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