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岁的陈景明在这家公司辛苦打拼了十五年,从一个普通的技术员一步步做到了副总经理的位置。
然而,就在他以为终于可以安稳度过职业生涯的时候,一纸下岗通知书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
当他默默收拾办公室物品时,那个平时高高在上的大股东周总突然出现,用一种戏谑的语气问他:
"老陈啊,你在公司这么多年,应该也买了不少股份吧?说说看,你持有几个点?"
陈景明缓缓抬起头,嘴角露出了一丝让所有人意想不到的笑容:
"51%。"
这简单的两个字,如同惊雷般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秋日的午后,阳光斜洒进启航智造公司的办公大楼。
陈景明正专注地看着电脑屏幕上的技术方案,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敲击着。
作为公司的副总经理兼技术总监,他已经习惯了这种忙碌的节奏。
门外传来急促的敲门声,打断了他的思绪。
"请进。" 陈景明头也没抬,以为又是哪个部门来汇报工作。
推门进来的却是人事部主管苏敏,她的脸色有些凝重,手里拿着一个红色的文件夹。陈景明这才抬起头,心中隐隐有种不祥的预感。
"陈总,不好意思打扰您了。" 苏敏的声音有些颤抖,"公司董事会刚刚开完会,有个决定需要和您沟通一下。"
陈景明放下手中的笔,示意苏敏坐下:"什么决定?说吧。"
苏敏深吸了一口气,将文件夹放在桌上:"由于公司业务调整和成本控制的需要,董事会决定对部分中高层管理人员进行优化。您... 您也在这次调整的名单中。"
这句话如同晴天霹雳,陈景明愣了好几秒才反应过来。他看着面前这份盖着红章的离职通知书,感觉有些不真实。
"业务调整?" 陈景明的声音很平静,但眼中闪过一丝寒光,"能具体说说是什么调整吗?"
苏敏显然也很为难:"这个... 董事会的决定,我也不太清楚具体原因。但是通知书上写得很清楚,公司会按照劳动法给予您相应的补偿。"
陈景明拿起通知书仔细看了看,上面写着 "因公司业务战略调整,决定与陈景明先生解除劳动关系" 等官方用语。
他冷笑了一声,十五年的辛苦付出,换来的就是这么一张薄薄的纸。
"我明白了。" 陈景明将通知书放下,"什么时候需要办完手续?"
"今天下午就需要完成交接,明天就... 就不用来了。" 苏敏说完这句话,自己都觉得有些残忍。
陈景明点了点头:"好,我知道了。你先出去吧,我收拾一下东西。"
苏敏走后,办公室里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陈景明坐在椅子上,看着窗外的蓝天,思绪万千。
十五年啊,整整十五年,他把最好的青春年华都献给了这家公司,现在却被一脚踢开。
不到一个小时,整个公司都知道了陈景明被裁员的消息。有些同事过来表示同情,有些则是纯粹的好奇,还有一些人眼中甚至闪过一丝幸灾乐祸的光芒。
"真是世态炎凉啊。" 陈景明心中暗想。
技术部的小吴偷偷走到门口:"陈总,真的太突然了。您这么有能力,公司怎么能..."
"没事的。" 陈景明强笑着摆摆手,"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或许这也是新的开始。"
但是内心深处,陈景明知道这绝不是简单的业务调整。
最近几个月,他明显感觉到公司氛围的变化,尤其是大股东周志远对他的态度越来越冷淡。而那个从海外归来的新副总林浩宇,更是处处和他作对。
现在想来,这一切都不是偶然。
夜幕降临,陈景明独自坐在办公室里,开始整理这十五年来的工作文件。每一份文件都承载着一段回忆,每一个项目都见证着他的成长。
2006 年,刚从大学毕业的陈景明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进启航智造的大门。
那时的公司还很小,总共不到五十个员工,办公地点也只是租的杭州钱江新城某写字楼的一层。
作为一个普通的技术员,陈景明的起薪只有三千八百元。
但他并不在乎,因为他看到了这家公司的潜力,更重要的是,创始人周志远当时给他的印象非常好 —— 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企业家。
那时的周志远经常和员工打成一片,公司就像一个大家庭。
陈景明记得,第一个项目遇到技术难题时,他连续加班了一个星期,终于找到了解决方案。
周志远得知后,专门请他吃了一顿饭,并当众表扬了他。
"景明,你这个解决方案太棒了!公司需要的就是你这样有才华又肯吃苦的人才。" 周志远拍着他的肩膀说。
那一刻,陈景明觉得自己的付出得到了认可,干劲更足了。
接下来的几年,公司业务蒸蒸日上。陈景明也凭借着出色的技术能力和敬业精神,从普通技术员升到了项目经理,然后是技术主管,再到技术总监。
2012 年,公司遇到了第一次重大危机。当时签下的一个大项目出现了严重的技术问题,客户威胁要解约并要求赔偿。
公司上下一片愁云惨雾,连周志远都愁眉不展。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陈景明主动请缨,带着技术团队夜以继日地攻关。
他们在机房里待了整整一个月,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终于解决了所有技术难题。
那个项目不仅保住了,还为公司赢得了极佳的口碑。客户后来又追加了三个项目,公司因此度过了难关,并且迎来了快速发展期。
"景明,这次多亏了你啊!" 周志远激动地握着陈景明的手,"没有你,公司可能就完了。"
为了表彰陈景明的贡献,周志远破例提拔他为副总经理,那年他才三十四岁。
2015 年,公司准备上市,需要进行股份制改造。周志远找到陈景明,提出给他一些股份作为激励。
"景明,你跟着公司这么多年,也该有自己的一份产业了。" 周志远拿出一份股权激励方案,"公司给你 5% 的股份,不需要你出钱,算是对你贡献的认可。"
陈景明当时很感动,但他没有接受这个免费的股份。他说:"周总,我很感谢公司的信任,但我希望用自己的钱来购买股份,这样心里踏实。"
周志远有些意外,但还是同意了。陈景明用自己多年的积蓄,以当时的评估价购买了公司 8% 的股份。
那时候,谁也不会想到,这个看似平常的决定,会在多年后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
公司上市后,业务规模迅速扩大。陈景明的工作也越来越忙,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工作中。
为了公司的项目,他经常出差,一年有一半时间在外地。
妻子抱怨他陪伴家人的时间太少,但他总是说:"再忍忍,等公司稳定了就好了。"
2016 年,公司遭遇了第二次重大危机。由于扩张过快,资金链出现了问题,银行也开始收紧贷款。
眼看着公司就要资不抵债,周志远四处筹钱无果,甚至准备卖掉自己的房子。
就在这个时候,陈景明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想不到的决定。
那是 2016 年的冬天,启航智造的资金危机达到了顶点。
陈景明清楚地记得那天周志远坐在办公室里抽烟,一根接一根,整个办公室都被烟雾笼罩着。
"景明,公司可能真的挺不过去了。" 周志远的声音有些沙哑,"银行那边催得紧,供应商也开始要现金结算。"
陈景明看着这个曾经意气风发的男人,心情很复杂。他想起了十年前初入公司时周志远的模样,那时的他充满了干劲和理想。
"周总,其实我这里还有一些资金。" 陈景明缓缓开口。
周志远眼前一亮:"你愿意借给公司?"
"不是借,是增资入股。" 陈景明的话让周志远有些意外,"我可以拿出一千万,按照现在的情况,公司估值应该比上市时低不少。"
那时的启航智造因为危机,市值已经跌到了谷底。很多小股东都在抛售股票,股价从最高的 55 元跌到了不足 6 元。
周志远当时没有多想,一千万的资金对于解决燃眉之急来说太重要了。双方很快签订了增资协议,陈景明的持股比例从原来的 8% 增加到了 15%。
但这只是陈景明计划的第一步。
在接下来的两年里,陈景明表面上依然是那个兢兢业业的副总经理,但暗中却在悄悄收购公司的股票。
他利用自己在金融圈的朋友,成立了几个投资公司,通过这些公司在二级市场上收购启航智造的股票。
由于公司业绩不佳,股价一直低迷,很多投资者都在抛售。
陈景明抓住这个机会,在股价最低的时候大量收购。他甚至动用了房产抵押贷款,把能筹到的钱都投了进去。
妻子不理解他的做法:"景明,你这是在赌博!万一公司真的倒闭了怎么办?"
"相信我,启航不会倒闭的。" 陈景明虽然嘴上这么说,但心里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2017 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让陈景明发现了周志远的另一面。
那天晚上,陈景明加班到很晚,准备离开时发现周志远的办公室还亮着灯。
他走过去想和周志远打个招呼,却听到了里面的对话。
"老周,这次的项目你放心,我已经和那边说好了,保证能拿下来。" 电话里传来的是林浩宇的声音。
"好,这个项目的利润率很高,咱们按老规矩分。" 周志远的话让陈景明愣住了。
"放心,不会有人知道的。景明那个书呆子根本不会怀疑什么。" 林浩宇的笑声很刺耳。
陈景明这才明白,原来自己一直被蒙在鼓里。周志远和林浩宇在很多项目上都有私下的利益输送,而这些项目的成本最终都转嫁到了公司身上。
从那以后,陈景明开始更加谨慎地观察公司的财务状况。
他发现了很多问题:虚假的咨询费、不合理的关联交易、明显高于市价的采购成本...
这些发现让陈景明既愤怒又清醒。他意识到,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公司迟早会被掏空。而作为股东,他有义务保护公司的利益。
更重要的是,他开始明白一个道理: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掌握了主动权,才能保护自己真正在乎的东西。
于是,陈景明加快了收购股票的步伐。他甚至找到了一些和他有相同想法的小股东,说服他们将股票委托给他代为行使投票权。
到 2018 年底,陈景明通过各种方式控制的股份已经达到了 35%。
但他并没有停下来,因为他知道,只有超过 51%,才能真正掌握公司的控制权。
2019 年,疫情对很多企业都造成了冲击,启航智造也不例外。但由于陈景明之前推动的数字化转型项目,公司在这次危机中表现相对较好。
周志远对陈景明的能力还是认可的,但他已经越来越依赖林浩宇了。林浩宇海外归来,带着各种新概念和新模式,很快就获得了周志远的信任。
"景明,你也要与时俱进啊。" 周志远在一次高管会议上说,"浩宇带来的这些新理念很有价值,你们技术部门要多配合。"
陈景明表面上点头同意,心里却很清楚,林浩宇的那些所谓创新,很多都是华而不实的概念包装。但他没有反驳,因为他在等待时机。
2020 年,机会终于来了。
那时正值公司股价的又一轮低谷,一些机构投资者开始大量抛售股票。
陈景明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动用了所有能够调动的资金,在短短三个月内又收购了 16% 的股份。
至此,他控制的股份总数达到了 51%。
但陈景明并没有急于公布这个消息,他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他知道,周志远和林浩宇一定会对他下手,与其被动应对,不如主动出击。
果然,就在陈景明完成最后一次收购的两个月后,他收到了那张下岗通知书。
下午三点,陈景明开始收拾办公室里的个人物品。
十五年的职业生涯积累了太多东西:技术资料、项目文件、获奖证书、和同事们的合影... 每一样东西都承载着回忆。
他把重要的文件装进一个黑色的公文包,其他的物品则收进了纸箱。动作很慢,很仔细,就像在进行某种仪式。
门外不时有同事经过,有些人会停下来看看,眼中带着同情、好奇,或者其他复杂的情绪。陈景明都能感受到那些目光,但他没有在意。
"陈总,需要帮忙吗?" 技术部的小郑探头问道。
"不用了,谢谢。" 陈景明笑了笑,"东西不多。"
就在这时,办公室外传来了一阵脚步声。陈景明抬头一看,周志远带着几个高管走了过来。
除了林浩宇,还有财务总监刘芳、人事总监苏敏,以及市场总监马涛。
这几个人平时在陈景明面前都是客客气气的,但今天的表情显然有些不同。
"景明,收拾得怎么样了?" 周志远走进办公室,语气听起来很随意,但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快收拾好了。" 陈景明继续整理着文件。
林浩宇站在门口,双手插在口袋里,一副胜利者的姿态:"陈总,以后有什么打算吗?以您的能力,应该不愁找工作吧。"
这话听起来像是关心,但语调中的嘲讽意味很明显。
陈景明没有理会林浩宇,继续整理自己的东西。这种无视让林浩宇有些尴尬,脸上的表情更加得意。
"对了,景明。" 周志远突然想起什么似的,"你在公司这么多年,应该也买了不少公司的股票吧?现在股价这么低,损失应该不小吧?"
办公室里的气氛突然变得有些微妙。几个高管都看向陈景明,等着听他的回答。
陈景明的手顿了一下,然后继续收拾文件:"还好,损失不算太大。"
"是吗?" 周志远的语气变得有些玩味,"我记得你当初还增资入股了,现在的持股比例应该有 15% 左右吧?按现在的股价计算,这可是损失了不少钱啊。"
林浩宇接着说道:"陈总真是有魄力,在公司最困难的时候还敢追加投资。不过现在看来,这个决定可能不太明智啊。"
其他几个高管也跟着笑了起来,笑声中带着一种看热闹的味道。
陈景明停下了手中的动作,缓缓转过身来看着这几个人。他的表情很平静,甚至带着一丝淡淡的笑意。
"周总,您是想知道我现在持有多少股份吗?"
"随便问问。" 周志远摆摆手,"我们这些老朋友,也算是关心一下嘛。"
"是啊,陈总,说出来让大家开开眼界。" 林浩宇的语气更加戏谑,"您这么多年兢兢业业,应该也攒了不少股票吧?"
办公室里的其他人都停止了说话,等着听陈景明的回答。他们大多数人都知道陈景明是公司的老员工,也知道他持有一些股份,但具体数量并不清楚。
在他们看来,陈景明最多也就是持有个十几二十个百分点的股份,在当前的股价下,这些股份不仅没有带来什么收益,反而成了沉重的负担。
现在看陈景明收拾东西离开,他们心中都有一种看落难英雄的复杂心情,既有同情,也有一种说不出的优越感。
陈景明看着面前这些人,心中涌起了一阵复杂的情绪。这些人曾经都是他的同事,有些甚至可以算是朋友。但现在,他们眼中的那种看好戏的表情,让他感到了深深的失望。
人性原来是这样的。
"你们真的想知道吗?" 陈景明的声音很轻,但莫名地让人感到一种压力。
"当然想知道啊。" 林浩宇笑着说,"陈总这么多年的投资成果,我们都很好奇呢。"
陈景明点了点头,然后说出了那个让所有人都震惊的数字。
"51%。"
这两个字从陈景明嘴里轻描淡写地说出来,就像在说今天的天气一样平静。
办公室里瞬间安静了下来,安静得连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
几秒钟后,林浩宇首先反应过来,发出了一阵大笑:"哈哈哈,陈总,您这是受刺激了吗?51%?您知道这代表什么吗?"
周志远也跟着笑了起来:"景明,我知道你心情不好,但也不用这样开玩笑啊。51% 的股份,那得值多少钱?就算是按现在的低价,也要好几个亿呢。"
"就是啊,陈总。" 财务总监刘芳也忍不住笑出声,"您的工资我们都知道,就算不吃不喝存十辈子,也买不起这么多股份啊。"
其他几个人也都觉得陈景明是在说胡话。在他们看来,一个打工的副总经理,怎么可能拥有公司 51% 的股份?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但陈景明的表情依然很平静,甚至带着一丝淡淡的笑意。
他没有急于解释什么,而是慢慢走到办公桌前,从那个黑色公文包中拿出了一个厚厚的文件夹。
"你们觉得我在开玩笑吗?" 陈景明的声音依然很平静。
林浩宇还在笑:"陈总,我知道您心情不好,但是..."
"够了。" 陈景明打断了他的话,将文件夹放在桌上,"既然你们想知道,那我就让你们看看。"
他打开文件夹,里面整整齐齐地放着一摞文件。最上面的那份文件抬头写着 "股权转让协议",下面还有股票交割单、银行转账凭证等各种文件。
周志远的笑容开始僵硬,他走近桌子,拿起最上面的那份股权转让协议。
协议的内容很简单:杭州景明投资有限公司受让启航智造股份有限公司 5% 股份,转让方为某投资基金,转让价格为每股 3.5 元,总价值 1750 万元。
周志远看着这份协议,脸上的表情开始变化。他又翻看了下面的几份文件,每一份都是真实的股权转让协议或者股票交割单,涉及的金额从几百万到几千万不等。
"这... 这是真的?" 周志远的声音有些颤抖。
林浩宇也凑过来看,脸上的笑容已经完全消失了。他看着那些股权转让协议,每一份都有正规的法律文件格式,有公章、有签名、有日期,绝对不是伪造的。
"杭州景明投资有限公司?" 刘芳念出了其中一个公司的名字,"这是您的公司?"
陈景明点了点头:"这只是其中一个。" 他又拿出几份文件,"还有宁波景明资本、苏州景明控股、广州景明投资... 总共七家公司,都是我控制的投资公司。"
现场的空气仿佛凝固了。每个人都瞪大了眼睛看着那些文件,看着上面的数字,看着那些真实到让人无法质疑的印章和签名。
周志远的手在颤抖,他一份一份地翻看着那些文件。2017 年 3 月,收购 3% 股份;2017 年 8 月,收购 5% 股份;2018 年 1 月,收购 4% 股份... 每一次收购都选择在股价最低的时候,每一次都是大手笔。
"你... 你什么时候开始收购的?" 周志远的声音已经完全没有了刚才的轻松。
"2016 年资金危机之后。" 陈景明的回答很简单,"当时公司股价跌到了 2.2 块钱,我觉得这是个机会。"
"机会?" 林浩宇的脸色已经变得惨白,"你早就计划好了?"
陈景明看了他一眼,淡淡地说:"不是计划,是看到了公司的真实价值被低估了。"
他又拿出一份文件,这是最新的股权统计表。上面清楚地显示,通过各种投资公司和股权委托,陈景明控制的启航智造股份总数为 51.3%。
"不可能!" 林浩宇几乎是咆哮起来,"这需要多少钱?至少要五六个亿!你一个打工的,哪来这么多钱?"
"你说得对,确实需要很多钱。" 陈景明很平静,"但是你忘记了一件事,我不仅仅是在买股票,我还在借钱买股票。"
他拿出另一份文件,这是银行贷款合同:"房产抵押贷款、股权质押贷款、信用贷款... 我能借到的钱都借了。因为我相信启航智造的价值远不止当时的股价。"
周志远已经完全说不出话了。他终于明白了,为什么陈景明这些年一直这么努力工作,为什么在公司最困难的时候他愿意增资,为什么他对公司的事情总是那么上心。
原来,他早就不是一个普通的职业经理人了,他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所以," 陈景明的声音依然很平静,但每个字都像重锤一样砸在众人心上,"现在的情况是,我,陈景明,持有启航智造 51.3% 的股份,是公司的控股股东。而你们,刚刚通知我下岗。"
办公室里的温度仿佛下降了好几度。所有人都感受到了一种巨大的压力,那是权力转移时特有的震撼。
林浩宇的脸色变得更加难看:"就算... 就算你持有这么多股份,但是你现在已经被解雇了,你没有权利..."
"我没有权利?" 陈景明打断了他的话,脸上第一次露出了真正的笑容,"林总,看来你对公司法不太了解啊。"
他走到办公桌前,拿起电话拨了一个号码:"王律师吗?是我,陈景明。对,可以开始了。"
挂断电话后,陈景明看着面前这些人,语气变得严肃起来:"各位,我现在以启航智造控股股东的身份,正式通知你们:公司将于明天上午 9 点召开临时股东大会,议题是重新选举董事会成员和高级管理人员。"
周志远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声音:"景明,我们之间是不是有什么误会?你看,咱们合作这么多年..."
"误会?" 陈景明的语气变得冷了下来,"周总,我想没有什么误会。刚才你们不是问我持有多少股份吗?现在我告诉你们了,我持有 51.3% 的股份。按照公司法,我有权决定公司的一切重大事务。"
他走向门口,在经过林浩宇身边时停了下来:"对了,林总,你刚才说我是个书呆子?"
林浩宇的脸色已经白得像纸一样,他想起了自己曾经在周志远面前说过的那些话,想起了自己对陈景明的轻视和嘲讽,现在都像是巴掌一样打在自己脸上。
陈景明没有等他回答,继续说道:"还有,关于公司这些年的一些不规范操作,我想我们需要好好清算一下。"
这句话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到了恐惧。他们都参与过各种各样的利益输送,都在公司的钱上动过手脚。如果陈景明真的要清算,他们一个都跑不了。
"景明,有话好好说。" 周志远的声音已经带上了哀求的语气,"咱们都是老朋友了,没必要闹得这么僵。"
"老朋友?" 陈景明回头看了他一眼,"老朋友会在背后说我是书呆子吗?老朋友会在公司项目上做手脚吗?老朋友会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把我踢出公司吗?"
每一句话都像刀子一样扎在周志远心上。他知道,陈景明说的都是事实,而且很显然,陈景明知道得比他想象的要多得多。
"我... 我..." 周志远想解释什么,但又不知道该怎么说。
陈景明已经走到了门口:"各位,明天的股东大会请准时参加。会议的具体安排稍后会有律师通知你们。"
他回头看了一眼自己工作了十五年的办公室,然后对还在发愣的众人说道:"对了,从现在开始,你们谁也不许动公司的任何财务资料和重要文件。我已经通知了审计公司,他们今晚就会进驻公司开始工作。"
说完,陈景明拿起自己的公文包,头也不回地走了出去。
办公室里剩下的几个人面面相觑,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震惊和恐慌。
第二天上午 9 点,启航智造公司的会议室里坐满了人。除了公司的高管,还来了几个律师、会计师,以及一些小股东代表。
陈景明坐在会议桌的主位上,面前摆着一摞厚厚的文件。他今天穿了一件深灰色的西装,神态从容,完全没有昨天被解雇时的落魄样子。
周志远坐在他的对面,脸色很难看。昨晚他几乎一夜没睡,一直在想办法应对今天的局面,但最后发现自己能做的很有限。
林浩宇坐在角落里,眼中满是不甘和愤怒,但更多的是恐惧。他知道,如果陈景明真的要清算,自己肯定是首当其冲的目标。
"各位股东,各位同事," 陈景明站起来开始讲话,"感谢大家能够参加今天的临时股东大会。首先,我要澄清一个事实:我,陈景明,目前持有启航智造 51.3% 的股份,是公司的控股股东。"
他示意律师将股权证明文件分发给在场的每一个人。
"根据这些文件可以看出,我是通过合法途径,在二级市场上收购了这些股份。所有的交易都有完整的法律文件和财务记录,不存在任何违法违规行为。"
小股东们拿到文件后纷纷翻看,脸上都露出了震惊的表情。他们怎么也想不到,那个平时低调的副总经理,竟然早就成了公司的大老板。
"其次," 陈景明继续说道,"我要对公司目前的管理状况表示严重关切。经过初步调查,我们发现了多项违规操作。"
他拿起一份审计报告:"这是昨晚连夜完成的初步审计结果。报告显示,公司在过去三年中存在多项不合规的关联交易,涉及金额超过 2200 万元。"
周志远的脸色变得更加难看。他知道那些关联交易都是他和林浩宇操作的,现在被查出来,后果不堪设想。
"此外," 陈景明翻开另一页,"公司还存在虚假咨询费、不合理采购成本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损害了公司和全体股东的利益。"
他的目光扫过在座的每一个人,最后停在周志远身上:"作为控股股东,我有义务保护公司的利益。因此,我提议立即改组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
"等等!" 周志远终于忍不住站了起来,"景明,就算你是控股股东,但这些年公司的发展你也是看在眼里的。没有我的经营,公司不可能有今天的规模!"
"你说得对。" 陈景明点了点头,"公司确实发展了,但是发展的成果被谁享受了呢?"
他又拿出一份文件:"这是公司过去五年的财务数据分析。数据显示,公司的净利润率从 16% 下降到了 9%,而同期管理费用却增长了 130%。请问周总,这是为什么?"
周志远被问得哑口无言。他知道那是因为他们在管理费用中做了太多手脚,但现在当然不能承认。
"还有这个。" 陈景明拿出另一份文件,"这是公司与关联企业的交易明细。仅去年一年,公司就向关联企业支付了 880 万的咨询费。请问周总,这些咨询费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周志远的额头开始冒汗。那 880 万的咨询费,其实大部分都进了他和林浩宇的口袋,根本没有实际的咨询服务。
"我... 这些都是为了公司的发展需要..." 周志远的声音越来越弱。
"为了公司的发展?" 陈景明冷笑了一声,"那为什么这些关联企业的法人代表都是你们的亲戚朋友?为什么这些咨询服务没有任何书面报告和成果?"
现场鸦雀无声,所有人都能感受到陈景明话语中的杀气。
林浩宇这时候站了起来:"陈景明,你不要以为拿到了控股权就可以为所欲为!这些年你也参与了公司的管理决策,如果真有问题,你也脱不了干系!"
陈景明看了他一眼,淡淡地说:"林总,你说得对。作为公司的高管,我确实要承担管理责任。但是,有一点你搞错了。"
他拿起最后一份文件:"这是我这些年向公司董事会提出的各项建议和意见的汇总。在这份文件中,我多次提醒公司要规范关联交易,要加强内部审计,要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但是,这些建议都被董事会否决了。"
他翻开文件,念道:"2018 年 3 月,我提议聘请外部审计机构对公司财务进行专项审计,被董事会以 ' 成本过高 ' 为理由否决。2019 年 5 月,我提议修改关联交易管理制度,被董事会以 ' 影响业务效率 ' 为理由否决。"
每念一条,现场的气氛就更加沉重一分。所有人都能看出,陈景明早就发现了问题,而且一直在试图纠正,但都被当时的董事会压制了。
"所以," 陈景明合上文件,"我问心无愧。相反,某些人却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周志远彻底绝望了。他知道,陈景明准备得太充分了,而且手里握着所有的证据。现在的局面已经完全被陈景明控制,他们没有任何翻盘的机会。
"现在," 陈景明重新站起来,"我正式提议:解除周志远董事长职务,解除林浩宇副总经理职务,重新选举公司董事会成员。同意的请举手。"
作为控股股东,陈景明的这个提议其实就是最终决定。在场的小股东们虽然有些惊讶于事态的发展,但看到那些确凿的证据,也都选择了支持。
"提议通过。" 陈景明宣布,"从现在开始,周志远不再担任公司董事长,林浩宇不再担任副总经理。公司将成立新的董事会,我将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周志远瘫坐在椅子上,完全失去了反抗的力气。他怎么也想不到,那个被自己踢出公司的陈景明,转眼间就成了自己的老板。
林浩宇还想要说什么,但陈景明已经不给他机会了:"对了,林总,关于你涉嫌的职务侵占和挪用公司资金行为,公司将移交司法机关处理。请你配合调查。"
这句话如同晴天霹雳,林浩宇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他知道,以陈景明掌握的证据,自己很可能要面临牢狱之灾。
"还有," 陈景明看向周志远,"周总,虽然你不再是董事长,但考虑到你对公司的历史贡献,我决定给你一个机会。如果你能主动配合公司的清理整顿工作,并且退还不当所得,我可以不追究你的法律责任。"
这句话让周志远看到了一线希望。他知道,如果陈景明真的要追究到底,自己的下场可能比林浩宇好不了多少。
"我... 我愿意配合。" 周志远的声音很小,但很诚恳。
陈景明点了点头:"很好。希望你能说到做到。"
三个月后,启航智造公司迎来了新的面貌。在陈景明的主导下,公司进行了全面的整改,不仅清理了历史遗留问题,还制定了更加规范的管理制度。
更重要的是,随着管理层的更新和业务的优化,公司的经营状况明显改善。股价也从最低点的 2.2 元钱涨到了 8.5 元钱,让所有的股东都受益匪浅。
陈景明坐在总裁办公室里,这里曾经是周志远的办公室,现在成了他的工作场所。办公室重新装修过,但依然保持着简洁明快的风格,这符合陈景明一贯的品味。
秘书敲门进来:"陈总,周志远先生要见您。"
"让他进来吧。" 陈景明放下手中的文件。
周志远走了进来,看起来比三个月前老了很多,头发也白了不少。他在陈景明面前坐下,神态显得很拘谨。
"景明,我是来感谢你的。" 周志远的声音有些沙哑,"如果不是你给我机会,我现在可能已经..."
"不用谢我。" 陈景明打断了他的话,"你确实为公司的发展做出过贡献,这是事实。我只是希望每个人都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周志远点了点头:"我已经按照约定,退还了所有不当所得。另外,我想问问,公司还需要我做什么吗?"
陈景明想了想:"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担任公司的顾问。你在这个行业里有很多经验和人脉,这些对公司还是有价值的。"
周志远眼前一亮:"你愿意让我继续为公司工作?"
"为什么不呢?" 陈景明淡淡地说,"过去的事已经过去了,我们要向前看。"
周志远离开后,陈景明站在窗前,看着楼下的车水马龙。他想起了三个月前的那个下午,想起了那些人震惊的表情,想起了自己说出 "51%" 时的心情。
那一刻,他等了很久。
其实,早在两年前他就已经持有足够的股份可以控制公司了,但他选择了等待。他要等一个合适的时机,一个能够让所有人都明白真相的时机。
现在看来,那个时机选择得很好。
门外传来敲门声,技术部的小吴探头进来:"陈总,新项目的技术方案出来了,您要看看吗?"
"好的,拿过来吧。" 陈景明回到了办公桌前。
看着技术方案,陈景明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这个项目是他亲自指导的,采用了最新的技术架构,不仅能够为公司带来可观的收益,还能提升公司在行业中的技术地位。
这才是他真正想做的事情 —— 用技术创新推动公司发展,用规范管理保护股东利益,用人才培养确保公司的未来。
下午的阳光透过百叶窗洒在办公桌上,陈景明拿起笔开始审阅文件。他知道,未来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有很多挑战要面对,但他已经准备好了。
毕竟,真正的强者从来不是靠声张和炫耀来证明自己的,而是在关键时刻,能够轻描淡写地说出那句改变一切的话。
窗外,启航智造大楼的 LED 显示屏上滚动着公司最新的业绩报告。股价稳定上涨,业务蒸蒸日上,员工士气高涨,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陈景明放下笔,靠在椅子上,嘴角露出了一丝淡淡的笑意。
有时候,沉默不是认输,而是在积蓄力量。
有时候,低调不是无能,而是在等待时机。
有时候,一句简单的话,就能改变整个世界。
"51%。"
这两个字,改变了一切。
一年后的一个春天,启航智造成功在创业板上市。开盘当天,股价涨幅超过 200%,公司市值突破了 110 亿元。
在庆祝酒会上,很多人围着陈景明祝贺。有投资人、有合作伙伴、有政府官员,还有很多媒体记者。
"陈总,能分享一下您成功的秘诀吗?" 一个记者问道。
陈景明举起酒杯,看着满堂的宾客,淡淡地说道:"秘诀很简单,就是要有耐心。有些事情,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做成的,需要长期的坚持和积累。"
"那您什么时候开始有成为公司控股股东的想法的呢?" 另一个记者问。
陈景明想了想:"大概是十五年前吧,从我进入这家公司的第一天开始。不过那时候想的不是控股,而是希望能够为这家公司做点什么,让它变得更好。"
"您觉得现在实现了这个愿望了吗?"
陈景明看了看窗外的夜景,启航智造大楼在夜色中闪闪发光,就像一颗璀璨的明星。
"算是一个开始吧。" 他说,"路还很长,但我们走得很稳。"
酒会结束后,陈景明独自回到了办公室。他打开电脑,开始处理一些工作邮件。这已经成为了他的习惯,无论多晚,他都要把当天的工作处理完才休息。
就在这时,他收到了一封特殊的邮件。发件人是林浩宇。
"景明,我在监狱里看到了公司上市的新闻。说实话,我很佩服你。当年我们所有人都小看了你,包括我自己。现在想来,真是愚蠢至极。希望你能带领公司走得更远。另外,等我出来以后,如果可能的话,我希望能有机会重新开始。我知道这个要求很过分,但我还是想试试。愿公司越来越好。"
陈景明看着这封邮件,心情很复杂。他想起了当年林浩宇那副趾高气扬的样子,想起了他说自己是 "书呆子" 时的表情。
但他也想起了公司刚上市时林浩宇提出的一些好建议,想起了他确实有一定的业务能力。
陈景明想了很久,最后回复了一封很简短的邮件:"好好改造,出来以后我们再谈。"
发送邮件后,陈景明关上电脑,准备回家。走到门口时,他回头看了一眼办公室,看了看墙上挂着的公司发展历程图,看了看桌上那本厚厚的股权证书。
十五年的时间,从一个普通的技术员到公司的控股股东,从默默无闻到一夜成名,这个过程充满了挑战和机遇,也充满了坚持和等待。
最重要的是,他学会了一个道理:真正的成功不是击败别人,而是成就自己;真正的强者不是大声喧哗,而是默默积累;真正的智慧不是显露锋芒,而是韬光养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