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许世友以广州军区司令员的身份前往韶山毛主席的故乡。湖南省委负责人张平化亲自迎接,特地备下三大瓶美酒。许世友以嗜酒闻名,见此情景,笑得十分畅快。他刚举杯准备喝第二口时,女儿许丽突然凑近,在他耳边轻声提醒了几句。此话令许世友神色骤变,立即对张平化表示:“今天不喝了,这次就此作罢!”显然,许丽的话让许世友,在一贯豪饮的场合也放下了酒杯。
实际上,自参军伊始,许世友除了打仗,一直难舍饮酒习惯。数千场战斗,他几乎都是军中唯一被允许饮酒的将领。这是毛主席特别批准的,也成了军中默认的特例。早年,尚属新兵蛋子的许世友性格鲁莽,却作战勇猛,不久就从普通战士升为班长。上级詹才芳清楚许世友爱酒一事,有时会没收他的酒,但许世友总难克制。直到“越喝越勇”的传闻在军中流传,毛主席才专门召见许世友询问。毛主席担心饮酒影响军务,语重心长地问:“万一喝酒耽误了战事怎么办?”许世友自知主席关怀,拍胸保证:“作战前不喝,打仗时不喝,输了仗也不喝只在平时解乏。”毛主席听罢,便与他立下“三章约法”,并对此表示认可。自此以后,许世友始终守信,战场上从未见他因醉误事。
许世友好交朋友,平日里爱劝酒。酒桌上三瓶不过是家常,但奇怪的是,他无论如何都不曾醉倒。唯一一次例外,是与周总理共饮之时。新中国建立后,他出任山东军区司令,抗美援朝期间,频频向中央递交请战申请,然而由于山东战略位置重要,总是未获批准。毛主席对此也曾与周总理感叹:“许世友还是那股直性子。”两人回忆起他的从前,忍不住莞尔。许世友还是带队赶上了抗美援朝末期,立下军功。归国后,他接任南京军区司令员,专注部队建设。然而性情豪放的他,对亲友离世时也流露出感性一面,有时甚至难以自控。
能令许世友如此失态者,唯毛主席与周总理而已。1976年,许世友已在广州军区任职三年,得悉毛主席和周总理身体状况不佳,他总想抽空探望,无奈军务繁重,且广州距离北京较远,行程安排一拖再拖。偶尔,他只能通过电话嘱咐他们保重身体。直到周总理去世的消息传来,许世友如遭重击,办公室里,他呆坐许久,手不住颤抖,不敢相信秘书传来的噩耗。当得到确认后,他让众人离开,独自一人在屋内痛哭。周总理于他既是师长,也是朋友,许世友自责未能见最后一面,本打算即刻启程赶往北京,却因距离遥远,无力成行,只能在办公室坐了一整天。田普见状,前来安慰,自己也悲痛不已。周总理的离世,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沉重的打击。许世友喃喃问道:“主席怎么样了?”田普也流露不安,谁都无法想象,毛主席对周总理的感情有多深。
当时远在中南海的毛主席痛失挚友,几天未眠。工作人员都感叹,主席一夜间又老了许多。护士们回忆,那段时间毛主席不见笑容,常常念叨:“什么时候还能再见到西花厅的花呢?”中央各项事务也因此变得格外繁忙。
为尽快赶赴北京,许世友要求次日清晨动身,并特别安排途径韶山。他希望在见到毛主席时能向其报信家乡情况,以缓和主席的心情。当晚,许世友安排好广州军区事宜,整夜未眠。天一亮,他便带着妻女启程,第一站就是韶山。
湖南省领导接到噩耗,连夜筹备接待。大家心知许世友作风严谨,绝不会铺张浪费,但在酒宴细节上,张平化坚持要用好酒相待,以示尊重。许世友下车时,张平化迅速迎接,老战友久别重逢,笑意难掩。自从听到总理逝世后,这是许世友许久未有的笑容,来韶山确实让他畅快些了。韶山乡亲也蜂拥而至,向大将军致敬。许世友笑着招手,随众人一道参观毛主席故居。山水清丽,心头郁结渐消许多;田普也感受到家的温暖,觉得这趟韶山之行意义非凡。
参观过程中,张平化细致讲解毛主席轶事,言谈间流露出敬仰之情。中午饭前,众人建议打猎,许世友本想赴约,旋即想到此地特殊地位,主动表示不杀生、不食肉,以示对毛主席的尊重。张平化感到新奇,随即体会许世友的心思。餐桌上,山珍美味齐备,打猎得来的野味也未缺席,许世友见状十分满意。看到酒瓶,他更是喜形于色。酒刚倒满,许世友正欲畅饮。许丽却轻声提醒:“爸爸,记得来韶山的目的。”招呼一响,许世友顿时收敛,心里清楚此地是主席故居,人若失态,未免有损身份;况且此行还要赶赴北京,宜保持清醒。于是他坦然对张平化说:“就喝一杯,今天不多喝。改日我再设宴请你!”在场者无不惊讶许世友出名豪饮,从不只喝一杯酒,如今竟会自我克制。一听提到“毛主席”,大家都明白了他的用意,是出于对故人的敬重。
宴罢,许世友一家在韶山徜徉片刻,向众人告别,赶赴北京。抵京当日,便马不停蹄前往中南海看望毛主席。毛主席知晓他来访,亦倍感欣慰。许世友详述韶山见闻,主席听后陷于回忆,也盼着能再回故乡看看。因身体虚弱,毛主席无法久会,许世友道别,约好日后再见。令许世友悲痛的是,没过多久,毛主席亦离世。他的导师、挚友都相继远去,使他再次陷入悲恸。
许世友的这次韶山之行交织着深沉的友情与怀念,在动荡与离别中更显真情弥足可贵。革命年代的先辈们,不仅在战火中并肩,也在岁月流转中彼此扶持。他们的情谊,是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