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在9月29号那天,面对记者关于“克宫若遭袭俄方将如何应对”的提问,就说了两句话。
“我们的最高统帅、总统曾谈论这一话题”。
“最好不要再谈这个问题,大家都明白会发生什么”。
一个字都没多说,也没放狠话,但这话听着,后背发凉。
这是一种更高级的威慑,克宫不说具体怎么打,就把话撂这儿,让你自己去琢磨,琢磨打了以后会发生什么。俄罗斯的回应不是威胁,而是划定了一条谁碰谁死的红线。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是什么事,能让俄罗斯用这种方式来回应?
时间往前倒几天,9月25号,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接受采访时,公开喊话。他说,如果俄罗斯不停止战争,克里姆林宫的官员最好知道最近的防空洞在哪。他还补了一句,“如果他们袭击我们,我们就会回击”。
这话说得,已经不是暗示了,就是赤裸裸的威胁。
泽连斯基的底气从哪来?当然不是他自己给的。就在前一天,9月24号,他在联合国大会跟特朗普见了面。他跟特朗普提了个要求,希望能搞到一种“能够加速战争结束的一种新的武器系统”,好逼着普京上谈判桌。
特朗普的回答也很有意思,他说,“我们会努力”。
这句“努力”,很快就有了下文。9月28号,美国副总统万斯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话就松动了。他说,美国不排除通过北约盟国,向乌克兰提供“战斧”巡航导弹。
战斧导弹,这玩意儿可不是闹着玩的。射程超过2000公里,从乌克兰发射,莫斯科妥妥地在覆盖范围之内。
泽连斯基正在进行一场豪赌,拿整个欧洲的安危当赌注。他很清楚,只要乌克兰有了能打到莫斯科的家伙,谈判桌上的分量立马就不一样了。他要的,就是这个筹码。
一旦乌克兰真的用了这种远程武器打俄罗斯本土,那北约就不再是“旁观者”了,而是板上钉钉的“主动参与方”。这局面,恐怕正是泽连斯基最想看到的。
美国人这边,算盘打得更精。特朗普的团队早就放风了,说对普京“越来越不耐烦”,觉得普京是在借着谈判拖时间,好积蓄力量。
所以,你看,这“战斧”导弹的戏码,其实是美国人搭台,泽连斯基唱戏。
但美国人可不是活雷锋。这导弹的钱,谁来出?
万斯的说法是,美国政府“建议”欧洲国家出资采购,然后交给乌克兰用。战斧导弹一枚就要150万美元,再加上配套系统几千万,总成本奔着几个亿就去了。
美国人负责“批准”,欧洲负责掏钱,乌克兰负责出人,一套完美的闭环。万斯给出的理由还冠冕堂皇,说这是发生在欧洲“后院”的冲突,欧洲理应承担主要责任。
这话翻译过来就是,风险你们欧洲担,钱你们欧洲出,军火商的利润我们美国赚。
这套路,美国玩得不是一次两次了。
就在9月17日,荷兰、德国、比利时才刚刚联合采购了一批美国的“爱国者”防空系统和“海马斯”火箭炮,又是好几亿美元的大单。消息一出,美国军火商洛克希德马丁的股价,一个星期就暴涨了20%。
反观欧洲这边呢?德国的财政赤字已经突破了3.2%,意大利的国库也快见底了。
这才是美国真正的目的,把欧洲的钱袋子掏空,再把欧洲的安全感打碎,最后让它死心塌地跟在自己屁股后面。
面对这种步步紧逼的局面,俄罗斯那边倒显得异常冷静。
除了佩斯科夫那两句意味深长的话,普京在同一天,9月29号,签署了2025年秋季征兵令,征召13.5万名18到30岁的年轻人入伍。
这动作很明确,俄罗斯没有因为战争拖久了就疲软,反而在制度上为长期对抗做准备。普京的态度就是,如果西方继续加码,那俄罗斯就奉陪到底。
而且,俄罗斯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普京最近不光跟咱们中国加深了合作,还跟朝鲜领导人金正恩达成了共识。朝鲜那边放出话来,只要俄罗斯需要,朝鲜将尽全力。朝鲜的动员能力和军工生产能力,可不是开玩笑的。
欧洲那些国家,其实心里也跟明镜似的。他们知道风险在哪。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早就把话说透了,所有向乌克兰运送武器的欧洲国家,它们境内的军火库、运输线路,都将成为俄罗斯的合法打击目标。波兰、德国、罗马尼亚这些国家,都是乌克兰武器的主要中转站,真要打起来,它们就是第一波受冲击的。
可知道归知道,在北约这个体系里,谁敢公开说不援助乌克兰?那几乎等于政治自杀。波兰、立陶宛这些国家早就被深度绑定了。就连财政吃紧的德国,也不敢轻易说退场。
这就形成了一个非常荒诞的局面。
欧洲没有决策权,却要承担最大的战争风险。它为一场别人主导的战争出钱,为自己渺茫的和平买单,最终却被一步步推向了它最不想去的位置。
火线。不管是战场的火线,还是政治的火线。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