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不泡茶成新茶饮“邪修”:狂套爆款公式、刷新行业跑速!
新茶饮这几年真的是一个神奇的赛道,说火吧,它确实天天在热搜上冒头;说卷吧,比起手机行业都不差几分。还记得 2020 年蜜雪冰城门店数破万的时候,大家都觉得这是行业天花板,结果几年下来,又蹦出来一堆让人眼花缭乱的新品牌。到 2025 年,最抓眼球的莫过于“爷爷不泡茶”。
这名字吧,乍一听挺反直觉的——爷爷明明应该泡茶,结果他说他不泡。光是这种小小的反差感,就挺能吸引人记住。再看它的成绩单,2024 年门店暴涨 8 倍,一年就加了 1200 多家,今年 6 月全国总数已经突破 2500 家,平均下来每天开两三家新店。此速度略显夸张,仿若开了外挂一般。
我自己第一次听说爷爷不泡茶,还是在朋友圈,有人晒了一杯“荔枝冰酿”,配文是“夏天就该这么喝”。说实话,当时我没当回事,觉得奶茶不就是那点套路,换个名字、换个水果就能再火一阵子。但等我真去试了一次,才发现它确实有点与众不同。米酿的口感,加上时令水果,喝起来不像普通的果茶,反而有点酒酿的温润感。这么说吧,像小时候奶奶做的米酒甜汤,只不过换了个时髦包装,成了年轻人爱发小红书的“夏日标配”。
爷爷不泡茶的故事,无论是产品方面,还是扩张路径,实则皆能觅得行业前辈的踪迹。霸王茶姬有“原叶鲜奶茶”,蜜雪冰城靠加盟跑马圈地,古茗在区域深耕,奈雪当年主打高端体验。爷爷不泡茶则像是“拼装”了一下,把各家思路糅合在一起,跑得比别人更快。
产品新颖这件事,在新茶饮行业里从来不是稀缺资源。茶基底、奶基底、水果配料,来来去去就那么几种,翻来覆去地添加组合,毫无新意。红餐产业研究院统计过,光 2024 年一年,现制饮品样本品牌就推出了 201 种不同元素的新品,从常见水果到奇奇怪怪的香料,几乎能加的都加过了。也就是说,光靠产品花样,其实很难撑起长期竞争力。
但有一个差别挺有意思的。霸王茶姬注重东方茶文化的彰显,爷爷不泡茶则着重于地域食材,像孝感米酿便是其特色食材。它将地方特色融入全国性的消费场景,既透着新鲜之感,又带有几分文化认同感。讲白了,就是你在喝一杯“有故事的奶茶”,而不是单纯的一杯糖水。
可光有好喝的单品,还是得靠规模放大。爷爷不泡茶从 2018 年起家,前几年基本只是武汉的地方品牌,门店数量小得可怜。转折点于2022年显现,其一是品牌改名,其二是放开加盟。这个节点非常关键,直营很难跑得快,加盟才是规模的加速器。且看蜜雪冰城,二十余载讲述的便是加盟的故事。奈雪当年坚持直营,结果上市后的日子并不好过,到 2023 年也不得不开放加盟。
爷爷不泡茶这一招算是踩对了节奏。2023 年新增 300 家,2024 年直接冲到 2000 家,今年目标甚至是 5000 家。这速度让我想起一句调侃:新茶饮品牌的门店数增长曲线,简直比币圈的K线图还刺激。
速度快有时候是好事,但也可能是个隐患。网红品牌都有保质期,这句话在新茶饮圈特别真实。去年你追茶百道,今年你喝爷爷不泡茶,明年也许就换另一个了。消费者热情来得快,走得也快。
爷爷不泡茶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在营销方面颇为积极。与诸多品牌有所不同的是,它着重强调“情绪价值”。什么意思呢?就像品牌负责人说的,要做年轻人的“解馋搭子”,提供“解渴解饿解emo”的综合体验。说得玄乎点,就是把饮品变成情绪出口。
举个例子,去年秋天推出的“我本金桂”,借用了年轻人“自我认同”的情绪点;今年夏天又有“空山栀子”,主打轻盈和无负担。这些名字本身就带点文艺范儿,喝奶茶不只是喝,而是“参与了一种氛围”。同时代言人换得很勤快,半年内三签,连新品宣传也总能搭上公益活动。这一套组合拳,使得“爷爷不泡茶”始终维持着较高的话题热度。
我有时候觉得,这种营销方式其实跟买衣服差不多。你购置一件新衣,并非仅仅为了穿着,其背后实则蕴含着一种身份认同。年轻人需要的是这种“我在群体里属于哪一类人”的信号,而奶茶恰好成了这种信号的载体。
问题是,营销能拉热度,却不能保证长红。行业数据颇为残酷。窄门餐眼数据表明,全国奶茶饮品门店达42.6万家,过去一年新开11.8万,然净增长为负,15.7万家店业已消失。换句话说,你今天开店,明天可能就关。
加盟的吸引力也在下降。茶百道、古茗加盟商流失率都超过了 15%。不少品牌为了留住加盟商,开始降低门槛,甚至减免部分费用,靠补贴过日子。爷爷不泡茶目前参考投资额在 30-50 万之间,不算便宜。怎么保证加盟商愿意跟它一路走下去,是个挺大的考验。
尤其在快速扩张期,终端执行问题会被放大。比如总部搞了一个营销活动,但到加盟店能不能落地,能落地到什么程度,这些都决定了品牌形象能不能统一。很多新茶饮品牌就是倒在了这里,看似门店多,其实质量参差不齐。
行业冷静期里,中腰部品牌是最焦虑的群体。头部品牌已经形成壁垒,蜜雪冰城就是性价比代表,谁都撼不动。茶颜悦色尽管收缩到区域市场,但在长沙依旧是排队王。而那些靠单一品类崛起的品牌,比如茉酸奶,2023 年还能狂开 1300 家,2024 年就急转直下,风口一过,立马就凉。
爷爷不泡茶目前跑得快,和茉莉奶白一样,都处在极速扩张的阶段。茉莉奶白甚至拿到了阿里本地生活的融资,资本看中的还是那套“规模优先”的逻辑。但接下来,是放慢脚步打磨体系,还是继续猛冲?这是个十字路口。
我个人的感觉是,消费品牌想从“网红”变“长红”,最难的是耐心。大家都爱讲故事,爱放目标,动不动就说要开到几千家。可是门店和销量之外,怎么保证加盟商赚钱,怎么保证消费者不会腻,这些才是真考验。
新茶饮的迭代速度,远比外卖大战还要快。今天的顶流,很可能明年就消失在街角。爷爷不泡茶的狂飙故事,看着像一部爽文,但后面能不能写成长篇,就要看它的底子够不够扎实。
写到这我突然想到一个画面。几年前,我在长沙排队买茶颜悦色,旁边有个小伙子抱怨:“奶茶有什么好喝的,不就糖水嘛。”可他还是老老实实跟我一起等了四十分钟。奶茶也许就是这样一个东西,理性上你知道它没那么神奇,但情感上,它能给你一个理由,让你和别人一样,去参与,去分享。
爷爷不泡茶之所以能火,归根到底还是抓住了这种“参与感”。米酿是媒介,营销是放大器,加盟是加速器。拼在一起,就是它的邪修之道。
至于未来,它是会像蜜雪一样跑成行业巨头,还是像茉酸奶一样跌落神坛,现在谁也说不好。但有一点可以确定,新茶饮的赛道永远不缺热闹,爷爷不泡茶只是其中一个章节。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