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10月,于永波主任(右)与作者合影,地点:济南军区第五招待所。
1993年的9月至10月,我作为军区工作组成员,参加了由总政治部于永波主任带队的对军区所属军级班子的考核,共分河南、山东两片进行,时间近一个月。这次考核,是总政作为全军政治工作领率机关的一项例行工作,也是1992年于永波就任中央军委委员、总政治部主任不久的一项重大活动,是其在部队面前的一次公开“亮相”。同时,也给了我一次近距离接近首长,向总部机关学习的极好机会。回过头看,那次考核对军区部队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一批德才表现突出、年纪较轻的领导干部得到提拔重用,走上更高的领导岗位;对部队政治工作,尤其是领导班子建设、基层建设、文化工作和继承发扬我军优良传统等,是一次有力的促进,产生了显著的导向示范效应。除此之外,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像这样一项部队高度重视、任务高度敏感,涉及范围广泛、上下十分瞩目的重大活动,在长达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没有留下话题,没有出现花絮,波澜不惊,平常无奇,圆满完成了任务,展示了于永波炉火纯青的把握和拿揑功夫,经受住了多种矛盾交织、关系错综复杂的考验,平稳度过了部队由不了解、不信任到被接受和信任的过程。作为一名“敬陪末座”的工作组成员,我见证了历史,增长了见识,受到了锻练,也在脑海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接到总政考核班子的通知后,作为军区层面,相应地做了一些准备工作。军区司令部办公室、管理局和车队,军区政治部办公室、干部部和保卫部等,召集会议明确任务,确定陪同人员,安排行程路线等。会议确定,军区工作组由宋清渭政委牵头,相关部门抽调人员参加。作为主责部门的干部部,由我随王金相部长2人全程参加。我是1990年由集团军调军区干部部任免处工作的,自我感觉还是干部部门的“新兵”,对工作对象、干部政策以及考核方式方法等还不很熟悉,让我参加这项重要工作,既是信任也是考验。为此我采取笨鸟先飞的办法,做了许多案头准备。那时没有个人办公电脑,我就根据平时掌握的情况,熟记相关数据和资料,收集复印各军级班子的整体情况及成员个人情况,做好为总政、军区首长提供资料和向考核组汇报的准备。私底下,我心里揣摩,总政治部主任是个令人仰视、如雷贯耳的职位,历任总政主任中,有被授予元帅、大将军衔的罗荣桓、谭政,有写过华人经典作品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的肖华,有当过中共中央副主席的李德生,有以领导石油会战、摘掉中国贫油帽子闻名的独臂将军余秋里等。那么,作为第九任总政治部主任的于永波,领导艺术和行事风格会是什么样子呢?大家拭目以待。
1993年10月,于永波在山东淄博。摄影 刘林
9月3日早晨,郑州火车站。暑热渐消,天清气爽。于主任一行13人从加挂在29次特快的公务车上鱼贯而出,随即登上军区事先安排的车队,直奔驻在八朝古都开封的二十集团军。抵达军部大院,于主任一行顾不上休息,一下车便展开工作,看望直属连队、军作战室和司政后机关。下午,开始找集团军班子成员和机关干部谈话了解情况。当晚,在军部礼堂观看坦克十一师战士演出队的表演。9月5日,总政工作组部分成员汇集整理相关资料,于主任在军区宋政委陪同下赴许昌五十八师看望部队。五十八师曾为新四军一纵一旅,是有红军基础的新四军老部队,参加过著名的黄桥决战、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抗美援朝二次战役等,有“百旅之杰”的美称。该师一七二团三连,是1932年闽东“兰田暴动”中诞生的红军连队,参加过艰苦卓绝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火烧虹桥机场、抗美援朝等重大战役战斗,产生了闻名全国的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1951年12月,志愿军总部将该连命名为“杨根思连”,这是我军历史上第一支以英雄的名字命名的连队。于主任专门到一七二团“杨根思连”与官兵座谈,勉励大家继承发扬先辈的光荣传统,再创新的辉煌。9月6日,于主任与集团军班子成员集体谈话,对集团军党委领导、班子建设和部队建设予以鼓励,对今后工作提出要求,指出努力方向。至此,于主任一行对二十集团军的考核圆满结束,当晚转赴郑州。
因为我是从二十集团军机关出来的,于主任一行的活动让我产生了联想。记得我在集团军机关工作期间,也碰到过一次由总政治部主任带队的考核。集团军党委首长高度重视,全体动员,对干部战士、职工家属连小孩子都进行了教育,大院的角角落落都认真进行了清扫整理,机关上下气氛紧张严肃。首长下榻的军小招待所更是重中之重,戒备森严。尽管如此,仍然发生了有人把反映集团军某领导问题的匿名信丢在工作组住室门口的严重事件,引起一场轩然大波。而于主任这次考核,风平浪静,紧凑安全,与前者形成对照。当然,部队因为紧张忙乱,也出现了一些不可避免的小纰漏。两级工作组抵达当天的午餐,分为两个餐厅安排。军区工作组这一桌上菜有些慢,供不上吃,常常一盘菜端上桌就被叨个净光,陪同的集团军领导头上冒汗,嘴里一再说不急、不急,菜马上就好!为了缓解气氛,军区工作组的一位同志开始讲故事,他说从前胶东某地父子俩牵驴去集市上卖酒,路上驮子倒了白酒洒了一地,他爹看见急忙趴在地上吸吮喝酒,啧啧有声,儿子嫌爹的动作不雅有失体面,一再劝说爹、爹,算了,算了!他爹抬头骂了一句,个X养的,你还等菜!这位老兄用胶东话把故事讲完,满桌人楞了一下,马上全体悟道:对呀!你还等菜吗?赶快吃饭吧!集团军领导大窘。
9月6日晚,于主任一行抵达河南省军区,入住紫荆山宾馆。因为他们此行的任务是对作战部队军级班子进行考核,所以,于主任在郑州只是与省军区领导班子成员见面并稍作休整,8日即西行经巩义到达古城洛阳。在二炮某部逗留一天时间。10日,于主任率队看望一二七师三七九团一营二连以及师史馆和原四十三军驻洛阳的部分离退休干部。一二七师是解放军序列中一支历史悠久、战功卓著,被人们赞誉为“铁军”的英雄部队。其前身为1924年成立的由共产党领导的“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装甲车队”,参加过秋收起义、飞夺泸定桥、平型关伏击战、天津战役,直到对越自卫反击战,涌现出5位元帅、7位大将等200多位开国将帅。三七九团一营二连是参加过著名的“三湾改编”的红军连队,该连按照毛泽东同志“支部建在连上”的要求,成立了全军第一个连队党支部,保留着毛泽东同志用餐时使用过的“红菜盘”。于主任接见二连官兵是在连队操场上进行的,团政委侯珠江手捧“红菜盘”扼要汇报了该连的情况,于主任发表即兴讲话,勉励官兵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制度,继承发扬我军优良传统,把政治制度优势转化为克敌制胜的优势,不断加强和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凝聚力。官兵对于主任的讲话报以热烈的掌声。最后,于主任和团领导以及二连官兵手捧“红菜盘”合影留念。
1993年9月,第一阶段考核结束时,于永波主任与两级工作组部分成员合影留念,地点:安阳一六二师。于永波(左5),宋清渭政委(左4),作者(左1)。
需要一提的是,于主任在洛阳调研期间,恰逢一二七师某红军团中士班长徐洪刚在探家返回途中勇斗歹徒的事情发生不久,师政委杨中路向工作组作了汇报。一开始,有的同志认为,部队官兵见义勇为的行为经常出现,屡见不鲜,徐洪刚的事迹价值不大,部队自己表彰宣扬一下就可以了。于主任听了汇报,敏锐的觉察到,徐洪刚的英雄行为出现在红军部队,是在我军光荣传统培养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先进典型,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和示范作用。他当即指示有关部门,要作为重大典型线索,组织力量帮助部队深入进行调查总结,大力搞好宣传和推广。在于主任的亲自指导和关怀下,1994年春节前后,中央及军队各大新闻媒体对徐洪刚舍己为人、勇斗歹徒的英雄事迹作了广泛宣传报道,在全国军民中引起强烈反响,中央和军委领导同志亲切接见了徐洪刚等全国双拥模范代表,徐洪刚先后获得“见义勇为青年英雄”、“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等荣誉称号。通过这件事情我深深的体会到,于永波主任是一位具有高度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的高级领导干部,他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善于从全局着眼高屋建瓴认识问题、抓住问题,不愧是全军政治工作的“掌门人”。
9月11日,于主任一行移师驻新乡的五十四集团军,前后活动4天时间。照例是与班子成员和机关干部谈话了解情况,在军文化中心观看连队业余演唱组的表演,召开基层建设座谈会等。9月15日,于主任一行在赴安阳一六二师途中,专门到四八四团“钢刀连”、四八六团政治处等看望官兵,并观看了四八五团的综合课目演练。1 6日上午,于主任在一六二师驻地与五十四集团军班子成员集体谈话,就加强党委班子建设作了重要指示。至此,总政工作组考核第一阶段圆满结束,用时共14天。当天下午,于主任一行乘68次特快返回北京。
1993年10月,于永波主任与军区工作组成员合影留念,地点:济南军区第五招待所。于永波(左4),作者(右1)。
通过参加第一阶段的考核,我和军区工作组的同事梳理情况交换意见,一致感到,于主任作风民主,文质彬彬,很有领导风度;处事沉稳,面容平和,喜怒不形于色;自我要求严格谨慎,言行举止中规中距,正式讲话很少脱稿。他下部队完全是按计划行程进行,基本是“老三样”,即与干部谈话、看有历史荣誉的基层单位和观看部队业余演出队的表演,其他临时性活动和计划外动作几乎没有。于主任对戎马一生的老同志十分尊重,在繁忙的行程中专门抽出时间与老同志见面,代表总政机关表示慰问。另外,我们还发现,于主任谦虚低调,不事张扬。可能是顾及军区宋政委资历深、年纪大的缘故,凡是宋政委在场的情况下,于主任很少说话,甚至于正襟危坐、不苟言笑。反之,于便放松下来,谈笑风生,挥洒自如,态度明显活跃起来。对此宋政委心里明白,一到驻地,他便以下部队调研为由,离开两级工作组单独活动,直到需要他出现时才欣然而返。作为中央军委委员,于主任出行按规定享受二级警卫待遇,但他不讲排场,不扰民,不兴师动众,轻车简从,全程没有接受一次地方宴请招待,令我和我的同事从心里对于主任深为敬佩。
第二阶段对山东片的考核,是从10月4日开始的。那天,于主任一行乘坐的军委值班飞机“挑战者号”降落在胶东半岛海航某机场,旋即奔赴部队驻地,按照二十六集团军、六十七集团军的顺序展开。同第一阶段一样,考核仍然是“三步曲”,即谈话、看基层和看演出,只是单位、对象和时间、地点不同而已。时间分配也大致相等,10月4日到7日,在二十六集团军;7日到10日,在六十七集团军,每个军级单位3.5天左右,体现了于主任不偏不倚、兼顾平衡的领导风格和领导艺术。
10月10日下午,于主任一行离开张店六十七集团军驻地,风驰电掣赶赴济南,下榻在英雄山北麓的军区第五招待所。
泉城济南,军改前大军区——济南军区所在地。此次,军区班子不在于主任的考核范围。因此,于主任一行在济南的活动与在部队自是不同。在总政工作组的精心策划安排下,于主任在军区的第一项工作,变成看望慰问驻济的大军区级老首长,对正大军区级老首长,于主任不吝辛苦逐一登门看望问候。尔后,于主任一行开始与军区党委常委和部门领导个别谈话,听取他们对军级班子和军职干部选拔任用的意见建议,观看军区前卫歌舞团演出,召开关于加强民兵预备役建设问题的座谈会等。10月14日,于主任一行分别到军区空军和山东省军区活动,听取工作汇报并作重要讲话。15日上午,于主任在军区作战室同军区党委常委集体见面,就军级班子的考核情况进行反馈和交换意见,并就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部队全面建设作重要指示。宋政委代表军区党委常委发言表态,感谢于主任对军区部队的关心爱护,感谢总政考核组的辛勤工作,等等。忙里偷闲,于主任专门让人通知军区工作组的师以下干部到他的住室,逐一和我们合影留念,感谢大家一路上的陪伴和辛苦。于主任平易近人、充分照顾部下的感受和要求的领导风范,令我们这帮人深受教育和感动。至此,总政对济南军区军级领导班子的考核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全程相加共计25天时间。当天下午,于主任一行乘坐26次特快返回北京。
1993年10月,济南军区首长机关欢送于永波主任一行返回北京,地点:济南火车站。摄影 刘林
行文到这里,本来已经没有更多的话要说了,可是我忽然从网上看到,今年清明节前,于永波夫妇专程到广西凭祥祭奠英烈,令我震惊不已。从照片上看,年已93岁高龄的于主任,精神矍铄,鹤发童颜,他和夫人手持酒杯,将酒洒在刻有烈士英名的墓碑前。网上报料说,于主任祭奠的烈士名叫赵连玉和林凤云,2人同属一支部队,均于1979年2月牺牲在战场上,职务是副师职。他们牺牲时的年龄在50岁左右,与于主任相仿,并且同为辽宁人。我感到震惊的是,于主任如此高龄仍一往情深,文质彬彬、谦谦君子又如此义薄云天、不忘当初,令人感佩!叹服!
1993年距今已经过去30多年,今天旧事重提,权作纪念。
2024年4月19日 谷雨
写毕于郑东东风渠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