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A股节后风向,高端制造、消费升级、新能源创新动态
新闻动态
A股节后风向,高端制造、消费升级、新能源创新动态
发布日期:2025-10-10 10:51    点击次数:184

要说A股每逢长假回来,那可是暗流涌动的时刻。

你以为假期能喘口气,结果一开盘,瞬间压力山大:到底买啥、抛啥、谁能扛住大盘的风浪?

每年这时候,群里的“股神”纷纷上线。

有人“all in”白酒,有人梭哈科技,有人则干脆继续“葛优躺”。

可真正赚钱的,多半不是靠灵感突发。

而是那些踩准节奏,跟对了机构宠儿的人。

为啥?这个说法是不是有点玄?

嗯,还真不是——你看数据就知道。

北向资金,节后第一天,悄摸流入超过80亿,朋友们,要知道大妈都在超市排队买酱油的时候,专业的钱已经开工加班。

你说巧不巧?

大盘成交连续三天,卷上万亿。

这是什么信号?

锐眼人士都懂,市场水分够大——有人正在下大筹码。

可到底是哪些板块能吃到这波肥肉?

传说中的四大风口,大概能帮大家理清点头绪。

其实细想,每年三季度、四季度正是机构调仓换股的关键期。

一来财报高密度披露,手里的票要不要留,要看业绩兑现强不强。

二来一年收官和新政策预期发酵,往往容易出现“政策性风口”,甚至有的行业还没热,大资金已经打好地基。

别看乡里乡亲逢低捡漏,背后其实是专业资金撸起袖子默默进场。

就像玩狼人杀,总感觉自己掌控全局,实际已经被悄悄盯上。

关键一点:普通人,千万别乱猜风口,节后挺容易踩空。

不如跟着机构盘点下这四个重头方向。

咱不卖关子,直接开扒。

第一,最让人心动的高端制造。

为啥?

大伙都说“国产替代”是本轮产业升级的灵魂啊。

你看那些年年喊要搞自主创新的,最近真不是嘴上说说。

国务院秋天新拍板《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锣鼓喧天地标明:到2027年,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要超过四成,工业母机核心部件国产也要肉眼可见地上六成。

支持一线把控,直接砸资金。

操作确实狠。

不少机构三季度末,对半导体,尤其是像存储芯片、设备材料这一块,那真是“重仓出击”。

最逗的是,前两年喊半导体寒冬的,现在态度180度反转。

一位大V基金经理公开说,市场周期已经见底,接下来国内厂商要开始爆单啦。

这话看着高大上,但细品无他,就是半导体及其周边设备企业订单要原地“上天”,工业母机也差不多这路数。

举个栗子,专攻刻蚀机的XX公司,三季度营收直接涨了78%,净利润夸张到95%,市占率快吓死人。

工业母机那头,“五轴联动机床”终于稳稳跻身航空航天供应链里,国内XX机床签约也没闲着——订单增速简直“离谱”。

说直白点,对于想炒高端制造的,可以多盯这种技术含量高、国产率靠得住的企业,半导体主要看设备和材料,工业母机更重“真实业绩兑现”和可持续大订单。

提醒下,别光看风口热,半导体周期性很强,库存消化、工艺升级都得耐心等,不能冲动。

这第二个方向,老生常谈,却依然永不过时——消费,尤其是“高端消费”跟“必需品升级”。

今年国庆消费,绝对是亮点一枚。

别的不说,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就嗖着往上爬,录得1.2万亿,同比涨8.5%。

高端消费那叫一个“炸裂”。

奢侈品销售增长轻松破15%,高端家电也闪亮登场,和国际品牌正面刚。

数据面上,公募基金调整了仓位:高端白酒、全球领先的家电品牌占比提升,甚至连社保基金也“闷声发大财”,高调加仓乳制品和精品调味品一类的消费升级企业。

谁说高端白酒过气了?

人家XX酒厂今年三季度营收和净利润继续刷新历史,该赚的没少赚,渠道和价格都稳。

家电龙头的表现更出乎意料,三季度海外业务爆发,智能家电芯片自研速度不输国际大厂,品牌护城河一圈又一圈。

这里投资人要抓的主线有俩,一条压高端消费牌——白酒奢品、家电等,品牌厚积薄发。

另一条就盯准消费品类升级,比如高端乳制品,调味品,这些平替品涨价带来的空间不小。

但要小心,有些消费细分已经估值高得不讲道理,别光凭“情怀”跟进,还得盯住实际增速。

第三,新能源。

这个老朋友,昨儿个还被唱衰,今天又被称为“命脉之选”。

“技术迭代”这个词就是它最亮眼的封号。

光伏行业这两年跳舞越来越欢,新一代蓝海HJT电池技术商业化进程提速,产能同比直接跳40%。

国内龙头企业HJT电池量产效率突破26.5%,这都不是段子。

政策更直接站台背书。

不少新能源企业靠国家能源文件吃下定心丸,未来五年装机、技术路线的目标都已经画得明明白白。

储能行业同样不容小觑。

出口火爆到海外客户都抢着打钱,龙头企业液冷储能系统,欧美占有率飙破15%。

基金三季度重仓新能源的比率更上一层楼,排名直接冲到行业前列。

要操作新能源路线的人,建议多盯工业链的设备、材料供应商,别只眼巴巴买电池生产商,系统集成和拥有海外渠道的企业也是埋伏的宝贝。

不过讲真,这行变数大,不光供应链要跟紧,技术路线谁能胜出还是未知数,盲目冲高可千万慎重。

说完以上三位,还得聊聊第四个方向:医药创新。

曾经医药是满大街都能聊的热门话题,人手一支“医药ETF”。

如今“创新药”、高端医疗设备才是机构热衷的赛道。

三季度医保谈判稳住,说白了,创新药获批的概率变高,商业化进度也超同行预期。

高级医疗器械国产化率持续走强,审批节奏按下快进键。

行业里,有公募基金三季度增持创新药企和医药外包服务公司(CXO),尤其以早期研发见长的企业风头正盛。

一位医药分析师说,2025年是国产新药走向国际的里程碑。

某国内药企的ADC药物,三季度获美FDA突破性疗法标签批准,预测未来年销售额要冲进50亿队伍。

还有那种心脏瓣膜产品,既霸气攻进国内市场,又进了欧洲医保目录,海外营收吹起冲锋号。

这条线的投资逻辑就是找有核心研发、有管线储备,还愿意下场做国际化的公司。

不过医药也是硬核考验,好点子的药物能不能顺利变现,可不是靠运气,全凭底子硬+研发回血,跟风真心要慎重。

说了这么多,各位错乱了么?

这些方向说白了,就是机构盯的那伙儿。

不是瞎吹热度,而是政策、业绩和产业三位一体的大逻辑。

很多人一谈大盘就有点焦虑,其实还是没想透主力思路。

你未必要照搬基金经理的每一步——毕竟人家仓位、风险控制和我们就不是一套玩法。

但起码,咱们要学会思考:政策能不能持续,行业是不是有实实在在的成长,业绩是不是每一季都能扎扎实实兑现?

这三板斧下去,投什么心里总能八九不离十。

有个温馨提示,股市没有万无一失。

文章里说的,“干就完了”未必真能发财,大家该冷静还得冷静。

建议啥没有,交流互通倒是欢迎。

把握机构大潮的风向标,说不定四季度你我都能摇身一变,成为下一个“懂行人”。

各位股友,节后你最想参与哪个赛道?留言聊聊你的新想法,看看会不会撞上主力的“大布局”!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