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胡金秋亚洲杯后地位骤降,核心变蓝领,男篮格局生变
产品展示
胡金秋亚洲杯后地位骤降,核心变蓝领,男篮格局生变
发布日期:2025-08-31 10:57    点击次数:163

一个CBA的常规赛MVP,在我们自己家联赛里呼风唤雨的顶级中锋,怎么到了国家队,就成了一个专门干脏活累活的蓝领?

这事儿不想不知道,一想就觉得特别拧巴。

到底是咱们的教练思想太前卫,在搞一场深刻的篮球革命,还是说,我们压根就不会用自己最好的兵,白白浪费了一把好牌?

先看看胡金秋在CBA是个什么样子。

在广厦队,他就是绝对的核心,是球队的战术轴心。球要从他手里过,他有柔和到不像个两米一中锋的手感,那一手中距离和小勾手,稳得可怕。

数据不会骗人,MVP赛季场均26分8.7个篮板,这可不是刷出来的,是实打实的核心打法。

他是主角。

可一穿上国家队的球衣,好像一切都变了。

他不再是那个进攻万花筒,更像一个被设定好程序的机器人。

任务一:挡拆。

任务二:顺下。

任务三:抢篮板。

没了。

他的触球次数,从联赛里的46次,一下子掉到了31次。他最拿手的低位背身单打,以前能占到他进攻的快三成,现在呢?可怜的7%。

他从进攻的第一选择,变成了第四选择。

在进攻端,他几乎成了一个隐形人。

但在防守端,他却被推到了最前线。防守效率全队第一,干扰对手投篮次数在中锋里也是名列前茅。

你让他干最累的活,却不给他开火权。

这算盘打得,让人怎么看都觉得憋屈。

这种转变的背后,是一个人的名字:郭士强。

这位主教练带来了一套全新的战术理念,要打所谓的“现代篮球”。核心思路就是,以后卫为绝对驱动核心,球权集中在赵睿、胡明轩这些后卫手里,其他人,包括中锋,都得为他们服务。

听起来很高大上,对吧?顺应世界潮流。

但这个决定,几乎是把中国男篮几十年的传统给连根拔起了。

我们中国篮球在国际上什么时候最硬气?

就是我们有强大内线的时候。从穆铁柱,到王治郅,再到姚明,我们的“移动长城”就是我们最鲜明的标签,是我们在亚洲安身立命的根本。

我们所有的战术,都是围绕着这些大个子来打的。

现在,我们亲手把这座长城给拆了。把一个正值巅峰、技术细腻的MVP级别内线,硬生生改造成了一个“工具人”。

这不像是一次战术升级。

更像是一场赌博。

一场压上中国男篮未来的豪赌。我们赌的是,放弃我们最擅长的东西,去模仿别人,真的能赢吗?

其实,这事儿也不能全怪国家队和郭士强指导。

国家队的战术选择,很多时候,只是我们CBA联赛的一面镜子。

你想想看,过去这十几年,CBA球队最依赖谁?

是那些个人能力超强的美式小外援。

球给他们,让他们一个人解决问题。这成了CBA绝大多数球队的赢球公式。在这种环境里,我们的本土球员,尤其是内线,慢慢习惯了什么?

习惯了无球,习惯了当配角,习惯了给外援做嫁衣。

“后卫核心,内线吃饼”的模式,早就在联赛里根深蒂固了。

所以,当胡金秋在国家队被要求做同样的事情时,我们或许不该那么惊讶。他只是在国际赛场上,继续扮演他在联赛里已经预演了无数次的角色。

只不过,这一次,给他传球的从超级外援,换成了我们自己的后卫。

很多篮球评论员早就警告过,CBA的这种“外援依赖症”,早晚会反噬到国家队身上。

现在,胡金秋的尴尬处境,就是最直接的后果。

我们自己的联赛,没能给我们的顶级中锋提供一个在更高强度下当核心的锻炼环境,反而一直在告诉他:嘿,大家伙,你的任务就是防守和吃饼。

这才是最可悲的地方。

所以,我们到底是该继续这场“现代篮球”的实验,期待它有一天能开花结果?

还是该停下来想一想,是不是应该先把自己家里那本MVP的使用说明书,给重新找回来?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