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人急得跳脚,中国这边却稳如泰山。 最高接近35%的反倾销税,五年起步,直接砸向了法国的干邑白兰地。 这一下,法国大佬们彻底坐不住了,他们没想到中国这次如此强硬,丝毫没有松口的意思。
事情得从2023年秋天说起。欧盟那时突然对中国电动车挥起了“反补贴调查”的大棒,法国在其中扮演了带头冲锋的角色。 到了2024年夏天,关税正式落地,给正在欧洲市场发力的中国电动车泼了一盆冷水。
中国的反应迅速而明确。 你动我的电动车,我就查你的白兰地。 中国商务部拿起放大镜,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白兰地启动了反倾销调查。 这一查,还真查出了毛病——初步裁定倾销成立。
法国干邑对华出口应声暴跌。 过去四个月里,出口量骤降60%。 这个数字让法国行业感到窒息,因为中国是他们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两国市场合计占其总销售额的70%。 法国国家干邑行业管理局(BNIC)负责人弗洛朗·莫里永不得不承认,该行业正在为生存而战,失去中国市场对某些生产商来说是生死攸关的威胁。
急红眼的法国财长隔三差五喊话中国,希望好好谈谈。 干邑协会也主动提出最低进口价格,希望中国能网开一面。 但中国的回应一直没变:这事儿和电动车关税脱不了关系。 意思再明白不过——想让白兰地生意继续,先把电动车的事说清楚。
中方把白兰地协议和电动车关税绑在了一起,明确要求法国和欧盟先扫清自己设置的路障。然而,法国代表团递交方案,中方却丝毫没松口,因为法方在电动车关税这个核心问题上死活不愿让步。
2025年7月4日,中国商务部发布了终裁公告。 最终裁定存在倾销,倾销幅度为27.7%-34.9%,自7月5日起实施最终反倾销措施,期限为五年。 不过,经依法审查,中方接受了欧盟有关行业协会和企业提出的价格承诺,对符合承诺条件的34家欧盟企业免征反倾销税。
这份豁免名单涵盖了轩尼诗、马爹利和人头马君度等主要出口商。 对他们来说,这意味着可以用通过与中方协商的提价措施来替代反倾销税。 法国总统马克龙称这是“为解决出口争端所迈出的积极一步”,法国外长巴罗也对“非常广泛的豁免”表示欢迎。
但并非所有企业都如此幸运。 其他未提价的欧盟生产商从7月5日起面临24.9%至27.7%不等的反倾销税。巴罗外长也承认,“仍有若干重要问题尚未解决,特别是部分法国企业未被纳入豁免范围。 ”
这场贸易风波对法国干邑行业造成了沉重打击。 该行业声称每月损失高达5000万欧元。 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法国干邑对华出口量同比下降了23.8%。部分经销商的成本激增超过6.5%。
表面上看是电动车和白兰地的较量,实际上是市场规则和产业尊严的博弈。 中国车企刚在欧洲打开市场,法国就按下暂停键,却指望中国对自家的白兰地装没看见,这种逻辑显然说不通。
法国想要的是一个“不对等”的结果,但中国不会为了一瓶酒牺牲更大的产业利益。 白兰地一年在中国卖十几亿欧元,而电动车在欧洲市场是数十亿、上百亿的赛道,分量孰轻孰重,不言自明。
欧盟方面对中国最终反倾销措施表示“遗憾”,并称将研究这些措施并决定下一步行动。 这场贸易争端已成为中欧经贸关系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中国商务部发言人明确表示,中方一贯主张审慎使用贸易救济措施,本案中决定接受价格承诺再次展现了中方通过对话磋商解决贸易摩擦的诚意。 希望欧方与中方相向而行,加强对话沟通,共同化解经贸分歧。
回过头看,法国财长说谈判大门还开着,其实是留了口子。但中国这边的门槛摆得很清楚:想要进门,得先把前面那道坎迈过去。 白兰地这张牌,在以往或许能换来点好处,可现在中国已经不吃这一套了。
这场博弈的重点不是酒瓶子,也不是汽车本身,而是市场规则和产业尊严。中国这次没有退让半步,法国人再着急,也得自己去想明白,全球化不是单边畅通无阻的高速路,每个国家都要守好自己的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