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发生了什么,竟然让以色列在短短几天里从“西方宠儿”变成全球舆论风暴的焦点,连曾经力挺它的盟友也开始动摇?这场突如其来的国际危机,不仅让以色列陷入前所未有的孤立,连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也开始改口,动荡的局势比想象中还要复杂。
开端是一系列让人瞠目结舌的军事行动——以色列在72小时内,对也门、黎巴嫩、叙利亚、伊拉克、卡塔尔和约旦河西岸发动了密集空袭。如此大规模地同时点燃多个火药桶,直接让中东局势失控。更令人揪心的是,卡塔尔这次成了直接受害者,不仅有外交官在袭击中丧生,还气得立马宣布暂停和以色列的一切外交接触。紧接着,土耳其也坐不住了,总统埃尔多安不仅和卡塔尔亲自开会,还放话要向卡塔尔派遣军队,甚至不排除关闭领空,这番操作让区域局势更加一触即发。当地媒体和国际安全专家都在警告,中东因为这轮行动,已经变得比以往更加危险。
最让人跌破眼镜的,还属西方阵营的动向。就在不少人以为西方国家会继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时,西班牙突然“出手”,成为第一个对以色列实施真正制裁的欧盟国家,宣布禁止所有军贸和能源贸易,还直接冻结了两名以色列部长在西班牙的资产。这不是嘴上说说而已,而是真的砍下了实实在在的蛋糕。西班牙首相桑切斯讲得很直白,这就是对以色列不断轰炸的直接回应。虽然欧盟之前讨论过制裁,但德国等国一直反对,没想到西班牙这次带头,直接把以色列推向了风口浪尖。国际关系学者普遍认为,这种制裁一旦开了头,可能会对欧盟内部产生连锁反应,其他国家也许会效仿。
而老美的态度,简直让人摸不着头脑。特朗普这次没有像以前那样“一边倒”站在以色列背后,而是选择了和卡塔尔首相会谈,试图拉开和以色列“划清界限”。美国国务院的人也说得很清楚,支持以色列自卫没错,但你得遵守国际法。更有意思的是,当以色列请求美国为其对胡塞武装加关税豁免时,特朗普团队直接没搭理,这种态度转变在美国政坛引发了不小的震动。有美国媒体分析,除了国际上的压力,在美国国内,支持巴勒斯坦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不少城市的抗议活动此起彼伏,加上穆斯林群体在地方政治中的影响力大幅提升,这也让政府不得不考虑“风向”的变化。
除了一些大国站出来说“不”,以色列还被全球法律和道义的“天平”给盯上了。国际刑事法院直接对内塔尼亚胡和国防部长加兰特发出了逮捕令,指控他们涉嫌战争罪和反人类罪。美国国会虽然通过法案威胁要制裁ICC官员,但欧洲这边却很坚决,欧盟表示所有成员国都要执行ICC的决定。这不仅仅是纸上谈兵,因为联合国也多次通过人道主义停火决议,虽然以色列未必完全买账,但这已经让以色列的形象在国际上大大受损。国际法专家们分析,如果越来越多的国家响应这些国际组织,以色列的外交空间会越来越小。
而这场危机最直接的后果,体现在以色列老百姓和经济上。以色列央行发布的最新报告直接拉响了警报:货币兑美元暴跌,特拉维夫股市一天就跌了11%,以色列信用评级也被穆迪下调。现在以色列的国防开支已经把GDP压到历史新高,很多普通人都能感觉到物价上涨,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经济部长也承认,如果像西班牙这样的制裁再多几个,以色列40%的石油进口都可能受到影响。这样的连锁反应,让原本就高压的社会情绪进一步恶化。
不只是经济上吃紧,国内的抗议和分裂也在加剧。反对党领袖直接喊话要提前大选,批评内塔尼亚胡让国家变得越来越孤立。军方高层则警告说,这种多线作战可能还要持续很久,没完没了的战争让不少年轻人和家庭陷入焦虑。与此同时,英国那边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首相斯塔默和以色列总统赫尔佐格的会面甚至因为激烈争吵半路“崩盘”。英国前几年地方选举,穆斯林市长的数量激增,社会氛围一天比一天微妙。
值得注意的是,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都通过了多项敦促停火的决议,虽然没有直接改变战局,却让以色列的国际形象持续遭受打击。而美国、英国这些传统西方盟友国内,支持巴勒斯坦的社会运动正在变得越来越强大,已经影响到西方内部的政治生态。
现在的以色列,早就不是那个可以随意在中东强硬出击、在西方“横着走”的国家了。面对来自周边国家的军事压力、来自西方的制裁和外交孤立、国际法律和道德的追责以及国内民意的愤怒,内塔尼亚胡和他的政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头疼。世界格局正在经历剧烈变化,谁能把握主动权,也许很快就会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