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美国财长最终服软,宣称中美下一轮谈判,将会有重大突破,中方可以期待了
产品展示
美国财长最终服软,宣称中美下一轮谈判,将会有重大突破,中方可以期待了
发布日期:2025-10-11 01:10    点击次数:128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10月2日接受CNBC采访时突然改口,宣称中美下一轮贸易谈判将取得"相当大的突破"。 这一表态与他一个多月前公开表示"对中美关税水平感到满意"的姿态形成尖锐对比。 引人注目的是,特朗普本人也在10月1日通过社交媒体预告,将在10月下旬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期间与中方领导人会晤,并明确将大豆问题列为核心议题。这种急转直下的态度变化,暴露了美国在贸易战中的被动处境。

大豆贸易成为压垮美国谈判姿态的关键砝码。 根据美国农业部截至9月18日的数据,新大豆销售季开始后,中国买家预订的美国大豆货轮数量为零。这是自1999年有记录以来首次出现的情况。 美国对华大豆出口额在2024年达到128亿美元,占其大豆出口总值的一半以上。 订单的突然中断让美国农业州陷入恐慌,伊利诺伊州、艾奥瓦州等主要产区面临库存积压和价格暴跌的双重打击。

美国豆农的损失正在转化为政治压力。美国大豆协会主席乔什·加克尔估算,农民面临"每英亩100至150美元的痛苦损失"。 大豆价格同比暴跌23%,跌至2022年以来的最低点。 北达科他州大豆种植者协会主席夏洛克警告,如果贸易僵局持续,可能导致土地价值下跌和生产规模大幅缩减。 这些农业州一直是共和党的铁票仓,特朗普在2024年大选中凭借这些地区的支持重返白宫,如今却面临核心支持者的倒戈风险。

竞争对手的趁虚而入加剧了美国危机。 阿根廷政府于9月22日宣布暂时取消大豆等农产品的出口预扣税,使该国大豆对中国买家更具吸引力。 路透社报道称,约40批阿根廷大豆已登记在11月和12月出口,其中大部分将运往中国。巴西也趁机扩大对华出口份额,中国通过多元化采购策略有效削弱了美国大豆的不可替代性。 这种市场格局的重塑,可能使美国即使未来恢复对华贸易,也难以夺回失去的份额。

白宫试图用补贴政策缓解农民压力,但效果有限。 特朗普政府承诺未来十年向农民提供超600亿美元补贴,但这笔资金最早要到2026年秋季才能落实。美国豆农唐纳在接受《今日美国报》采访时坦言:"债权人告诉我,他们等不到2026年10月"。 这种时间差使得政治压力难以通过远期承诺缓解。 特朗普曾宣称"把关税收入补贴给农民",但关税战未能让对手屈服,反而迫使美国政府自掏腰包填补政策造成的窟窿。

中美贸易战的持久性远超美方预期。2025年4月,特朗普政府将对华关税推高至145%,中方随即以125%的反制关税回应。 这种激烈对抗导致美国第一季度GDP萎缩0.3%,消费者面临商品短缺和价格上涨的双重威胁。 5月12日,双方在日内瓦会谈后达成阶段性妥协,美方承诺取消91%的加征关税,中方相应取消91%的反制关税,并将24%的关税暂停实施90天。 但这种"冻结现状"式缓和未能解决根本矛盾。

贝森特在谈判中试图转移焦点,却遭遇尴尬。 他在CNBC采访中声称,曾质问中方代表为何不买大豆,对方只回答了一个词:"拜登"。 这个拙劣的借口连主持人当场质疑:"听起来像是在胡扯(malarkey)"。这种叙事失灵反映出美国战略沟通的混乱。 与此相对,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对APEC会晤的回应始终保持克制,仅表示"中美双方就相关问题正在沟通之中",凸显双方谈判姿态的差异。

贸易战冲击波正向美国经济全身蔓延。 美国大豆运输联盟执行董事斯蒂恩霍克指出,大豆出口危机已波及全美卡车运输业、铁路货运及港口运营。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拉夫利警告,失去中国客户可能引发供应链连锁反应,影响仓库工人、铁路调车员等就业岗位。 美国农场破产数量在去年上升55%,农民自杀率已高于其他人群。这些数据描绘出贸易战对美国社会基层的侵蚀。

中国在博弈中展现出明显的战略定力。 通过提前与南美国家签署大豆采购协议、强化稀土出口管制、加速国产替代等措施,中国降低了对美依赖。 2025年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5.4%,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达6.8%,为谈判提供了坚实后盾。 这种经济韧性使中方在谈判中能够坚持"平等尊重"原则,拒绝单边让步。

10月下旬的APEC峰会成为关键节点。 美方高调预告元首会晤,中方则保持审慎回应,这种反差显示谈判节奏并未完全被美方掌控。 双方在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准入等结构性议题上仍有分歧,但大豆危机的紧迫性迫使美方优先解决农产品出口问题。 尽管贝森特宣称将有"重大突破",但实质性进展仍取决于美方能否拿出切实回应中方关切的方案。

美国商界的呼声正在影响政策走向。 代表零售、制造、农业等领域的30多个行业协会近期联合致信白宫,呼吁结束贸易战。 加州州长纽森公开表示将继续对中国"敞开贸易大门"。 这些压力与农业州的困境形成合力,削弱了特朗普政府的强硬立场。 但考虑到美国政治内部分歧,任何协议都需要平衡国内各方利益,这增加了谈判的复杂性。

日内瓦会谈建立的"中美经贸磋商机制"为后续谈判提供了框架。 该机制由中方何立峰副总理与美方财长贝森特、贸易代表格里尔共同主导,旨在通过平等对话解决分歧。 但斯德哥尔摩会谈显示,美方仍倾向于将关税暂停与其他议题捆绑,以维持谈判杠杆。 这种策略使每次突破都需经历艰苦博弈,而非一蹴而就。

大豆虽小,却折射出中美经济关系的本质。一颗大豆连接着美国中西部农场与中国餐桌,过去二十年形成的供应链曾使双方受益。 贸易战破坏了这种互利关系,但同时也证明没有任何一方能轻易脱离彼此。 当美国豆农在仓库堆积如山的大豆前发愁时,中国买家已悄然转向南美供应商。 这种市场自适应能力,正是全球化经济难以逆转的底层逻辑。

#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